行政院長蘇貞昌、總統蔡英文終於鬆口,同意以發現金方式讓全民共享「稅收超徵」,但所謂「稅收超徵」,是民進黨為大內宣而編造的假象。事實上,蔡政府財政紀律敗壞,政府負債並未因稅收超徵而減少,反而持續暴增,隨著景氣衰退,政府入不敷出問題將更嚴重。蔡英文一開始並不贊成「還稅於民」,但民進黨敗選後,蔡蘇體制幾近跛腳,終究抵抗不了民粹的壓力,最後只好妥協。但留下債務的爛攤子,要誰來收拾?

連年超徵 負債不減反增

蔡政府近7年來,除2020年受疫情擴散、民間消費急凍影響,稅收減少外,其餘6年全部超徵,2021年更高達4327億元,合計超徵8069億元,不僅全數用罄,還增加舉債3550億元,總計「財政缺口」達1兆1619億元。截至2022年7月底,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5兆7538億元,較蔡政府上台時的5兆3988億元,增加3550億元。國民黨立院黨團估算,截至2022年7月政府舉債額度只剩下9130億元,距離國庫破產僅一步之遙。

2022年政府稅收比2021年更豐裕,估計超徵已達4500億,但行政院編列202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新台幣2兆5565億元,歲出2兆7191億元,歲入歲出差短1626億元,連同債務還本1110億元,須融資調度2736億元,可知蔡政府受惠景氣好,稅收連年超徵,但支出增加更多,債務持續提高,國庫負擔沉重。若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購買新式戰機、COVID-19防疫振興、海空戰力提升等4個特別預算,高達2.16兆的支出,國庫虧空更可怕,根本沒有「還稅於民」的餘裕,卻不得不咬牙硬吞,只會讓國庫破產提前來到。

必須追問,稅收連年超徵,為何負債不減反增。首先,蔡政府揮霍無度,除正規中央政府總預算外,蔡政府2016年上任,立即編列8年8800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為行政院與各部會開巧門砸錢買宣傳、政績與選票,甚至用來豢養網軍。錯誤的能源政策與假裝看不見的勞保虧損,更造成3個大財政黑洞,必須撒幣填平。

蔡政府躁進的非核家園政策,以成本較高的天然氣發電取代核電,發電成本節節升高,前6年挖東牆補西牆,仍能勉強維持。但去年受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天然氣價格暴漲,台電虧損嚴重。去年7月台電被迫大幅調漲電價,平均漲幅8.4%,工業用電最高漲幅15%,但無濟於事,截至去年10月底,累積虧損達1723億元,超過半個台電資本額。

過度負債 國安潛在威脅

經濟部為讓台電繼續運作,於202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中,編列1500億元增資台電「穩定供電建設方案」。台電明年虧損恐怕不會比今年少,政府勢必要繼續撒大錢補缺口。而中油的虧損也不遑多讓,去年截至11月底虧損達2003億元,超過一個股本額,其中大部分用於補貼發電業者,小部分補貼消費用油,明年若不調整油價,勢必要繼續增資。

另一個黑洞在勞保,蔡政府一上任就雷厲風行改革軍公教退休年金,卻對勞工年金改革瞻前顧後,勞保基金虧損持續攀高。2023年度中央政府編列450億歲出預算,用於撥補勞保基金,金額創歷年新高。但勞保基金潛藏債務高達10兆元,而且以平均年增4、5千億元的速度增加,撥補金額連零頭都不到,預估2028年將破產。從台電、中油到勞保基金,因為錯誤政策所造成的財政破口,只會持續擴大,難怪蔡政府對稅收超徵用途斤斤計較。

民進黨陷入「還稅於民」民粹風暴完全作繭自縛、自作自受。財政繼續惡化就必須提高舉債上限,債留子孫。更嚴肅的是,民進黨「抗中保台」,戰爭風險日益升高,過度負債對國安的潛在威脅,只好假裝不存在,令人為台灣前途憂心。

#超徵 #蔡政府 #稅收 #台電 #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