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國安團隊與內閣同步改組,蔡明彥接替陳明通擔任國安局長,前總統府祕書長李大維回鍋海基會,結束了海基會董座空缺長達3年的尷尬局面。2023年台海情勢變數仍大,但國安團隊僅小幅改組,很難看到新氣象。
避免捲入美中膽小鬼賽局
如果給國安團隊過去一年的表現打分數,恐怕多數民眾都會給出「不及格」的成績。去年8月裴洛西來台後,中共軍演壓力驟然升高,國安團隊的因應實在不敢恭維。除了隱瞞解放軍飛彈越過台灣上空,很快被日本防衛省揭露以外,中共軍機、軍艦迫近我領海、領空自此之後已經常態化,政府束手無策,既沒有辦法嚇阻,也無力透過溝通要求對岸收斂。
因此,陳明通因學倫爭議下台事小,國安團隊夢遊般的表現才是事大,蔡明彥接替陳明通,總統在國安事務上求穩、抓權的訊息非常明顯。出身學界的蔡明彥入仕後亦維持低調形象,並未沾染政壇風氣,再加上過去長期參與政府國安決策,如今掌管國安系統可謂「安全牌」。和陳明通類似,蔡明彥沒有濃厚留美背景,同樣熟知中共政治,說明國安局的重心在兩岸部分,核心對美事務仍由蕭美琴統攬。
據傳,當初陳明通之所以從陸委會主委高升國安局長,源於他準確研判2019年「習五條」可能觸及一國兩制、統一方案,令蔡總統在2018大敗面臨逼宮壓力時撿到槍,因而對陳明通刮目相看。但問題在於,隨著美方正式將台灣納入印太戰略架構、北京也出台第三份對台白皮書提出統一願景,台海情勢已經不再是猜謎遊戲,而是演變成各方打明牌的「膽小鬼賽局」。所以,蔡明彥首先面對不應是設計回應北京高層對台言行的「十八套劇本」,而是如何管控風險,避免台灣捲入衝突和戰爭。
陳明通曾鐵口斷言,2024前中共不會攻台,但事實證明,兩岸博弈的複雜程度,遠超過北京武統與否的是非題。例如,蔡政府任內中共未犧牲一兵一卒、未實質耗費一槍一彈,就已讓中華民國遷台70多年固守的戰略緩衝區喪失殆盡。這種比「攻台」成本更低但效果更大的策略,恐在國安團隊預判之外。接下來,如果美國眾議長麥卡錫堅持來台,美國新一屆國會重啟《台灣政策法》審議,加上之前布雷計畫、兵役改革逐步落實,政府照單全收,台灣烏克蘭化恐怕成定局,國安團隊難道眼睜睜地目送台灣一步步淪喪?
自廢武功兩岸難重回互信
台灣一旦在軍事、戰略上的價值急遽上升,經濟和社會價值必然會一落千丈,包括台灣人民引以為傲的高科技供應鏈、自由開放的生活方式,都將消沉下去。人類歷史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一個國家既是軍事備戰的前線,又可以長期保持經濟高度發展和社會自由多元。很明顯,未來美方對中競爭戰略架構下的台灣,更傾向於透過台灣來消耗大陸,或許過程中確實沒讓北京動武,但台灣人的苦日子很快就會到來。
一言以蔽之,民進黨政府這6年天天把國安兩個字掛在嘴邊,到頭來先是失去了「安」,最後甚至「國」將不國。中華民國徒有空殼,台灣則淪為被強權把玩的工具:在美國人眼中,用台灣激怒大陸、讓中國現代化停止乃至倒退,穩賺不賠;在北京看來,對台政策愈來愈簡單化變成軍事問題,至於如何拉攏台灣民心待到「統一後」再說。這當然有國際大環境無法逆轉的被動因素存在,但民進黨政府自廢武功,強制讓兩岸政治互信清零,國安團隊難辭其咎。
今年本應是兩岸關係觸底反彈的一年,由民間恢復交流,帶動兩岸地方政府、二軌半官方對話逐步重啟,也只有如此,才可以對沖美中博弈的不穩定因素。相比兩年前國安團隊改組後,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的「春暖花開說」還給人看到幾分想做事的積極氣氛,此次國安團隊人事變動浮現出「不做不錯」的混日子心態,令國人擔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