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日昨針對高雄市政府編列交通罰鍰收入新台幣15億元,進而引發藍綠雙方政黨論戰,最終協商結果則再次出現「循例暫時擱置」。對此,長期關注交通安全議題的高雄前時力議員林于凱表示,「要求執法要增強,但罰單又不能變多」,請問是要第一線的交通執法人員怎麼做?他稱「議員的邏輯」有時候還真的是很奇怪云云。
林于凱指出,交通罰鍰的市府預算每年都會被「藍綠刻意擱置」,而各家的議員也都想對這筆歲入比手畫腳喊價,唯多半是主張市府不要跟人民搶錢啦,或者說應該要專款專用的用於改善交通。他說議員喊話不要跟人民搶錢,這件事頗讓人覺得無言、無聊,「為何會被罰?不就是『因為違規』」嗎?
其實,相關議員的邏輯一點都不奇怪,而且還相當的「接地氣」。因為,類似案件的「處理真相」與「現世報」不都在近期的高雄活生生的上演過?檢視一下「高雄在地」綠營立委劉世芳、地方服務處的主任日前不才發生「『類』公報私仇」的交通會勘風波,講白了,只要「問題問對了」,答案不就出來了?因為,就是有人會很雙標與靠勢啊,不是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