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三皇五帝時代就重視治水,大禹治水三過其家門而不入的精神傳承至今,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約1500年前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的「江水又東」一語,幾乎道盡中國水源的滄桑,而形容中國之水最為出色的想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的徐霞客所著《徐霞客遊記》,但最為傳神的或莫過於詩人李白的一句 「黃河之水天上來」。

從地理學看,台灣自古與中國大陸出於一體,不是火山島,但四面環海,每年有颱風帶來的大量較清潔的雨水,雖然大陸沿海都受颱風影響,而且颱風也會帶來災害,但除了三江源等地帶與海南島水系之外,台灣水系也是 「天上來」的得天獨厚,是台灣的一大福報。

從水的應用方面看,大概可分為水利(包括民生、灌溉、交通、防災等)與水質兩個方面,水利方面牽涉範圍複雜廣泛,僅大小水庫大陸就有近10萬個,航道不計其數,須要專業的講解,而水質方面,雖與水利互相關連,但是有規可循,在中國4萬2千多種各式各樣的國家標準裡,茲僅就水質的標準方面進行探討。

據資料大陸把水質分為6類,其中第2類水質屬於水質良好的地下水及地表水,大多只需簡易消毒或過濾處理後,就可供生活飲用,和第3類水質,其水質受到輕污染,經過常規淨水器化處理(如絮凝、沉澱、過濾、消毒等)之後,可供生活飲用,唯這兩類水質按國家標準的專業 CFU/100ml規定做檢測時,都不得檢測出含有「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

要在幅員廣大的全中國達到第2、3類水質的治水要求,殊非易事,是個對山、水、林、田、河、湖、草、沙等進行全國一盤棋的系統治理和保護工程,這是長期、複雜、浩費巨額的計劃,需要政府有迎難而上的遠見與勇氣,30年前大陸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約4500億美元,排名世界前10名之外時,中國就積極治水造林,今中國森林面積約220萬平方公里,居全球第5,近30年全球新增森林面積的25%來自中國。

大陸可謂昔非今比, 2022年GDP約達17.5萬億美元,佔全世界總GDP的18%,比起以前更有實力,更能做好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水質生態環境系統的歷史性轉變。例如2022年長江幹流與黃河幹流都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全國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比率已下降到1%以下,地級以上城市的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已達到87.5%,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上升到87.9%。這都是很難得的。

202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昆明舉行時,通過了由中國倡議的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並入選為聯合國「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

2022年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要求必須牢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和治水的決心,大陸科技部長於2023年3月稱,中國已是全球空氣品質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這些都為大陸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等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回顧大陸2016年受到反常的強降雨影響進入汛期,有26省、1192縣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3282萬人,直接經濟損失約為當時的500多億元人民幣。幸虧有部隊官兵和政府單位不辭辛勞的及時搶救與善後,否則損失會更大。

雖然2016年那時大陸的GDP已居世界第二 (約 11.23萬億美元),且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總里程基礎建設都是世界第一,網絡更是四通八達,但汛災多發生在經濟比較不發達和基礎建設不足的偏遠貧困地區,有些大城市如武漢、南京也受災。

洪水自古中外有之,預先防禦、疏導、善後、利用洪水的先例很多,如大禹治水、都江堰、羅馬高架渠、漢西域坎兒井等,但若不此之為,則洪水既是天災也是人禍。現在大陸已有創新的補地下水、降沙漠化、儲備灌溉旱區的全國系統性工程基礎,這就有機會轉化一時的水災為日後的福氣。

2022年中國工業增加值近6萬億美元,製造業規模居世界之首,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PO稱,2022年中國提交的專利申請超過7萬件,約占申請總量1/4,排名世界之首,影響巨大,全球10個最高水壩之中,有6個在大陸,其中三峽大壩的發電量是世界第一,發電量第二大的白鶴灘站已實現了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的中線一期工程已全面通水多年,直接受益人口超1.5億人,第14個5年計劃 (2021-2025) 伊始,大陸已建成110個千兆城市,先進技術的新能源、核能、特高壓輸電、5G通信、區塊鏈、AI、量子通訊、北斗衛星導航、及中國空閒站等,能夠共同保證大陸綜合實力與治水的提質增效。

如果不是巧合,中國的這些超級成就大多與20幾年前大陸出版的《西藏之水救中國》的建議有異曲同工之妙。該書是當時大陸、台灣、與海外華人(包括北洋政府段祺瑞的一位孫女) 共同出資,由大陸專業人士在中國大江南北進行了多年實地勘測的可行性規劃報告,該報告得到時任水利相關部門領導的已故江澤民主席的關注,但之後未批准立項。

《西藏之水救中國》稱可利用青藏高原西高東漸之勢,沿縱谷掘隧道,引水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重力自流到河西走廊,將可緩解黃河流域東部水荒,降低懸河之憂,其所取的水,一部分還可重力自流到青海湖溢注新疆。因為一部分是在印度每年汛期取水,這將減少每年印度汛期的洪水氾濫巨災,應是雙贏的國際楷模。

現在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大陸產業也進入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改革的深水區,台灣在大陸有國民待遇,何不一秉原先投資大陸治水的初衷,抓緊機遇,響應並爭取參加大陸的歷史性治水建設。(作者為航太工程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大陸 #水質 #中國 #治水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