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安全面臨危機是現實,這是副總統呂秀蓮發起民間國是會議以探索化解之道的背景,否則大家都可以高枕無憂,用不著動腦筋、花時間了,所以我抱著讚佩呂副總統和會議主辦方各位賢達的心情,前來出席這次討論。謹提出以下幾點就教大家。
一、近年,國際社會對台海能否維持和平穩定,持續表達高度關切,舉其犖犖大者,2021年4月美日華府峰會、2022年5月美日東京峰會、2023年1月美日華府峰會、2021年6月美國與歐盟布魯塞爾峰會等等,都聲明重視台海和平穩定。對此情狀,必然有人引以為安慰,認為台灣得到各方關切,是福;然而,這些關切所隱含的台灣安全問題,其實是禍,亦即台灣的和平環境大不如前了。
以前總統馬英九的8年和總統蔡英文這7年的兩岸關係作比較,那8年是民間交流強化、政軍對抗弱化,這7年是民間交流弱化、政軍對抗強化。正是這種翻轉,國際社會才會關切,吾人才需要構思和平之道。相信沒有人能夠否認,台灣民眾比任何國際人士都更重視自己的安全問題,而台灣安全是不能只靠外國賣武器及「聲援」的。
二、台灣的安全或台海和平穩定,關鍵在於如何處理兩岸的統或台灣的獨。兩大政黨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可謂迥異。眾所周知,民進黨訂有台獨黨綱,以正名制憲為目標;較少被提及的,是國民黨訂有國統黨章,以國家民主富強統一為立黨宗旨。儘管如此,馬前總統的8年,均不言統,只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確實也做到了,自無招來國際頻頻關切的必要。蔡總統的7年,對獨閃爍,而稱維持現狀,確實也沒有讓兩岸開戰,但不能不承認的是,當前台海兵凶戰危並非危言聳聽,這與蔡總統對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偏獨、「去中國化」,以及外力藉台制陸,息息相關。
因此,從統獨目標來看,兩大政黨都有虛有實。國民黨未揭櫫國統目標,當然是民意條件不足,但所實現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應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必由之路,中國大陸也是如此看待。而民進黨既然完全執政,此時不獨,尚待何時?原因不外乎顧及大陸的可能反應及美國的約束。於是兩黨分別從統獨兩端向中間靠近,差別在於偏統或偏獨。應該被選民嚴格檢視的是,何種政策可以保障台灣安全、促成兩岸和平?
三、兩岸要開戰,對手必是中國大陸;兩岸要談和,對手還是中國大陸。因此,中國大陸對兩岸關係的立場,就不容我們視而不見。大陸對台政策的主張始終一貫,主題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2002年以來的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的報告,說法都如一)。又如強調「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2019年元月習近平講話);「和平統一是第一選擇」,「非和平方式是最後選擇」(2022年8月對台白皮書);「台獨與和平水火不容」(2023年2月王滬寧講話)。至於堅持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不放棄用武是針對台獨與外力等等,也都廣為人知。
從而對台灣來說,兩岸統一或台灣獨立,都是安全或和平實實在在的挑戰,不應視大陸所言為虛,才不致走上不可挽回的道路。值得引起思考的是,2022年8月大陸的圍台軍演,若再向前一步,會是如何?例如軍演時間從3、5天變成7天、10天;劃定的圍台區塊增加及擴大;甚至台灣同時被通牒政治談判而形成「北平模式」。未來我們如何避免再出現這些危急情況?
四、觀諸中國歷史,政治上的分分合合,多所反覆,從分到合,或謂由獨至統,無不以軍事手段解決。概而言之:春秋戰國,秦朝武統,三國分立,西晉武統;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隋朝武統;五代十國,宋朝武統;宋遼金對立,元朝武統;民初割據,蔣介石武統。這些殷鑒更加促使我們必須力謀兩岸問題和平解決,絕不應重蹈軍事解決的覆輒。
或許有人認為為中國那邊的歷史,不關台灣,那麼縱使以台灣為主體來看,仍應在乎歷史經驗:荷蘭靠軍事壓制而據台;鄭成功因軍事勝利而驅荷收台;康熙皇帝以軍事手段統一台灣;日本因甲午戰爭而據有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因抗戰勝利而光復台灣。我們豈可再讓台灣的命運交付兩岸軍事對決?
五、務實來看,欲妥善處理兩岸關係,是繞不開回應一個中國這個前提的。51年前的中美上海公報、中日建交公報,前提均為一個中國,連美、日等強國大國都繞不開,都需有一個表述方式,兩岸關係何其不然。前總統李登輝之能建立兩岸協商機制,「邁開了歷史性關鍵的一步」(1995年元月江澤民講話),也是因為正面回應了一個中國。當前兩岸協商機制中斷,台海動盪不安,即因未能有效因應一中原則。
或許有人認為,拒絕一中,即可免除談判,更可免遭統一。但是問題不會如此簡單。在中國大陸堅持一中原則的客觀形勢下,當一個中國不能成為兩岸談的基礎時,我們更不能讓一個中國成為兩岸打的目標;除非大陸放棄一中及統一,而這是極不現實的。
蔡總統曾說,依循「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少了明確定位。前總統陳水扁曾說,「一個中國,要在憲法裡找答案」,但他沒明說答案。反而李前總統早在1992年就從憲法把答案找了出來,並付諸運用,這在後來成為馬前總統兩岸關係政績的所本。如今,台灣又到了快要選舉新總統來維護和平的時刻,如果曾經行之有效的棄而不用,那麼更高明之法何在?至少到今天還沒有看到,以致無法謀和,唯有備戰而已。
2022年7月,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會見蔡總統後,召開記者會稱,台灣應該不分男女,全民皆兵,義務役至少一年。同年底,蔡總統即宣布義務役延到一年。2023年2月,研擬修訂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規定16歲以上學生不分男女,造冊列管。可見美方人士的主張,正在成為台灣準備打仗的政策。和平的出路究竟何在?民眾的選項是什麼?當前正待各界殫精竭慮,各政黨更是責無旁貸。
(作者為前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