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舉世震驚,這個事件告訴我們,兩國之間的紛爭如果處理不當的話,會真的發生戰爭。2022年8月4~6日解放軍舉行繞台軍事實彈演習,這個軍事行動很容易被聯想成俄烏戰爭的亞洲版,台海被列為下一個戰爭的熱區。

美國著名智庫蘭德(RAND)表示,俄烏戰爭造成全世界的糧食危機、能源危機,以及嚴重的通貨膨脹,歐洲各國首當其衝。倘兩岸發生戰爭,後果將是俄烏戰爭的10倍以上。除此之外,美國視中國大陸為主要競爭對手和國安威脅,在亞太地區與日本、韓國、印度、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等國成立了許多軍事聯盟,類似北約的概念,劍指北京,而站在第一線的台灣,面臨兵凶戰危的險境。

我們今天來這裡參加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集思廣益尋求化解台海戰爭危機的共識。在共識建構發展上,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國內主要政黨因兩岸政策看法不同而繼續惡鬥下去,以及兩岸關係緊張的程度繼續升高。希望透過和平、穩定、對話和合作,建立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機制,來促進兩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有助於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象,同時也可以為台灣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

除此之外,面對兩岸關係的緊張局勢,我們應該採取積極應對的策略來化解危機。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法:

一、尋求內部共識:不把兩岸政策拿來當選舉籌碼,藍綠兩黨對九二共識爭吵不斷,迄今未能達成任何與對岸談判的「共識」,導致無法務實處理兩岸關係,加上在國內大小選舉上操作抗中牌,可以取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使得兩岸政策向鷹派傾斜,兩岸關係不斷惡化。瑞典左右陣營對是否加入北約的看法天差地遠,但在內部討論時,沒有人會互相指責,大家有個共識是:不將北約議題拿來當選舉籌碼。在這情況下,瑞典和俄羅斯的關係呈現平穩的狀態。此作法值得台灣參考。

二、創造新的模糊空間,讓兩岸可以坐下來談,既然事實上立即統一或者是獨立都做不到,而九二共識也難以為繼,除非大陸接受一中各自表述,我們可以主張創造新的模糊空間,讓兩岸可以在這個空間展現創意,討論如何和平解決 兩岸分歧。於此期間並加強雙邊在文化、體育、貿易和科技等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建立互信,化解目前劍拔弩張的氛圍。

三、呼籲大陸高層制止第一線官員擅自加碼打壓台灣,過去幾十年,中南海每一道命令,大陸駐外人員在「政治正確」考慮下,都會用10倍以上的強度在國際上打壓台灣,範圍不但針對政府部門,還擴及所有私人企業及個人。這些蠻橫作為引發台灣人普遍反感。長期下來,台灣內部溫和理性主張的聲音被壓制,鷹派聲音愈來愈大,在惡性循環之下,兩岸關係快速下滑。

四、建立可信的國防嚇阻力量,有實力才能夠談出好的結果,大陸是台灣國安上最大威脅,迄今仍不排除以武力統一台灣,由於兩岸在國力上相差懸殊,迫 使台灣必須依靠美國,這個全世界唯一有實力、有意願且敢公開協助台灣建構防衛力量的國家,加強台美關係已經是全民共識。當對岸的軍事威脅愈強,這個共識也會同步升溫。

五、建立廉能政府,提升法治國家形象,因為羨慕民主自由和經濟富裕,大陸人民曾經非常喜歡台灣,但隨著大陸經濟高速發展、台灣的一些民主亂象、加上兩岸關係緊張,這種友善氛圍已經開始反轉。近幾年,兩岸人民都關心貪腐問題,故而建立廉能政府,提升法治國家形象,可以提升台灣的軟實力,讓大陸人民重新喜歡台灣,化解兩岸兵凶戰危的氣氛,外交是內政的延長。這一點,台灣可以向新加坡學習。

我認為理想的外交政策主軸如下:

一、以和平外交為外交政策主軸,強調和平、互利、務實、合作,將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及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列為首要目標。

二、在國際上,我國除應鞏固與邦交國關係外,尤應與美國、日本、英國與歐盟各國,以及亞太地區國家加強實質合作關係。

三、在國際組織參與方面,台灣應善用在世界貿易組織 WTO 及亞太經濟合作 APEC的會員地位,多方面與其他國家加強合作,並優先爭取加入區域經貿組織。

四、台灣應採取多元外交的模式,透過城市外交、非政府國家組織、文化外交、體育外交、青年外交等方式,強化與國際社會的連結,提升台灣的能見度及國際地位。

總之,我們應該積極應對兩岸關係的緊張局勢,採取有效的方法來化解危機,並維護台灣的國家安全和利益。

(作者為前駐荷蘭大使)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台灣 #共識 #兩岸關係 #美國 #俄烏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