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很小但已有記憶的時候,台灣只有廣播,電視還沒有開播,飯後睡前的「娛樂」之一,就是聽父母親講述他們「逃難」的經歷,什麼「土八路」、國民黨、共産黨、錦州巷戰、解放. . . 等等名詞,都是那時進入記憶的,不過並不了解其真層的意義。

上小學後,校園中橫放著幾段很大的混凝土管,大約6、7公尺長,底部六分之一吧、埋在地下,裏面有些積土、甚至都長草了。偶爾-也不知算什麼課-老師會叫我們一群小蘿蔔頭躲進去,叫做練習「躲防空洞」,老師在外面看著大家一片嘻笑,我們也不知真正躲的其實是空襲。

上了國中,記得至少有一次,老師教導萬一核武攻擊來臨時,要如何背對強光,遮掩耳目,蹲在書桌旁。當時也沒概念,學校就在台北市中心,以這種防護姿勢來躲避戰略核武攻擊,恐怕也沒用吧?

高中、大學都有軍訓,其中都有打靶課,男生進大專前還要上成功嶺受訓,加上畢業後的服役,都讓我們有機會聞到真正的火藥味,有人甚至抽到「金馬獎」,分發到真正的前線,白天肉眼都可以看到「敵方」,夜間也真的要擔心被「摸哨」。這些算是在台灣的我們最接近戰爭感的經驗吧?

進入社會,交友見聞漸廣,本省籍的長輩告知,不是只有你們外省人上一代才有逃過戰火的經驗,我們在台灣也被美軍轟炸過呢。甚至前幾年在台北市八德路,也還見過一間舊倉庫的鐵門與洋灰牆上,斑斑彈痕,聽說更早前,還有不少彈頭嵌在裡面呢!也不知是什麼景況下留下的。

我們這一代,就是在這種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氛圍下長大的。然而,1987年,解嚴了,兩岸來往了,陸客、陸配、甚至共産黨官員都來寶島了,更多台胞也都去大陸經商、工作、求學了。好似「由儉入奢易」,「由戰入平易」?人們很快習慣了隨之而來的安逸感,「反政大陸」與「血洗台灣」都成了笑話的素材。

不過,後來,印象中若是有人再討論共軍侵台的可能性,會被綠營斥為「嚇唬勇敢的台灣人」或「中共同路人」,似乎是一種政治不正確。然而,去年初,一場遠在歐陸的俄烏戰爭,倏忽之間,又把我們帶回戰火襲近的狀態了,連執政的民進黨也開始高喊「備戰才能避戰」,等於承認戰爭是有可能的了。

如果畏懼戰火燒到家門口,該怎麼辦呢?媒體或網路上報導俄烏戰爭,總能看到兩種畫面:一是正在擊發武器的軍人,二是戰火燒過後出來活動的平民,卻沒有看到戰鬥進行中的平民如何平安渡過戰火?

不久前,有一本書《戰爭下的平民手冊》出版,也許為這個問題提供了部份答案,它是一本教台灣人針對萬一戰爭發生在本島時該如何自保的書。我初知此書時,想,誰會買這種書買啊?萬沒想到,最近再見此書的消息,竟是它可能要擠進暢銷書排行榜了。

台灣人還是很勇敢、抑或也可能沒那麼勇敢了?

有備總是無患,國共內戰時,我老爸能夠死裡逃生,憑仗的就是軍訓學習來的知識:「就因為我在日本留學時受過軍訓,才知道機槍有幾發子彈、打完了之後換彈匣須要幾秒鐘,我才能利用間隙時間,衝過火線,後面的人看我沒被打死,慢一點才跟上來的,就 . . . 」

那本《手冊》的內容就是讓當代的我們能夠生存的知識,只是萬萬沒想到,活過了一甲子,又進入需要此類知識的情境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文章來源:本文同步刊載於「觀策站」:https://www.viewpointtaiwan.com
#台灣 #戰爭 #老師 #這種 #軍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