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會14日通過基本工資調漲案,自明年1月1日實施,月薪將由目前的2萬6400元調漲至2萬7470元,漲幅4.05%;時薪則由176元調整至183元。勞動部表示,基本工資漲幅的計算公式納入經濟成長率、消費者物價指數之外,也特別考量17項民生物資價格的漲幅,估計約有179萬名月薪勞工以及60萬名時薪勞工受惠,這也是蔡政府執政以來的第8次調漲基本工資。

基本工資調漲一直是世界各國經濟政策中的重要議題,它涉及了勞工權益、企業成本以及總體經濟穩定。因此每次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開會決定是否要調升基本工資時,都會引起勞資雙方的角力,及社會的廣泛討論。

基本工資調漲最直接的優點之一是提高勞工的生活品質。因為基本工資增加意味著工人每個月可以獲得更多收入,可支配所得增加將有助於減輕低薪工作者與家庭的經濟負擔。

此外,基本工資調漲可以鼓勵更多人參加勞動市場,尤其是有助於舒緩新冠疫情期間及後疫情復甦開始所衍生的摩擦性、結構性與循環性失業。而減少失業率、提高就業機會,進而增加消費,必然就可以促進經濟成長。促進包容性成長是後疫情時代的重點議題,而提升弱勢族群福利與就業是包容性成長的主要目的。

最後,透過提高低收入工人的生活品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社會不平等的現況,提高社會穩定性,有助於紓解社會緊張與不滿的情緒,利於建立更和諧的社會。

然而基本工資調漲卻會導致企業成本上升,這是最關鍵的缺點,對企業而言即意味勞動成本的增加。特別是不屬於規模經濟的微中小型企業可能因需支付更多工資,而對獲利能力產生衝擊。

理論上,當工資成本上升時,企業可能會轉嫁這些成本到產品與服務價格上,進而加劇通貨膨脹。但是支付勞工基本工資的微中小型企業大多不是價格制訂者,因此利潤受到壓縮的機會較高。如此一來,基本工資的調漲也可能導致某些企業減少招聘或解雇員工,以因應勞動成本上升;亦即支領邊際工資的弱勢工作者將有失業風險。

政府調漲基本工資的決定有優點也有缺點,雖可提高勞工的生活品質、刺激消費、促進就業及社會穩定,但也可能增加企業成本,反而導致失業風險。因此,政府需要仔細平衡這些因素,在追求包容性成長之際,確保經濟的健康發展與社會的公平性。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研究員)

#社會 #基本工資 #基本工資調漲 #勞工 #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