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日前透露9月中曾會見韓國瑜及郝龍斌,希望在10月中可以談藍白整合。但很多泛藍人士都認為這時間太晚了。因為11月20日至11月24日是候選人登記申請日,而運籌帷幄或進或退,來來回回起碼要1個多月,一個環節談僵了,可能就前功盡棄。
政黨聯盟從來不容易,縱使歐洲已實行百餘年,但每次談判都會觸礁,直到危機出現,各方才願妥協,其中的複雜在於政治意識形態分歧、領導權力爭奪;甚至要面對基層選民反彈、外部干擾及壓力,例如台灣選舉就受中美影響很多。
台灣選舉史上,2007年也有過國民黨和親民黨合作,那次更複雜,因為牽涉立委提名,但因雙方在此前有合作經驗,如2004年連戰和宋楚瑜聯手競選總統及副總統。從那之後,國、親兩黨仍有意聯合。
2007年泛綠立院黨團提案,出生地不在台灣的人不能選總統,也就是「排馬條款」。同年4月20日要表決是否逕付二讀,前一晚,時任國民黨祕書長吳敦義和親民黨宋楚瑜指派的立委張顯耀聚會,談判終宵,直到晨光已現才達成「七點共識」並簽定協議,包括提名立委的協調方式。第二天在親民黨立院黨團協助下,最後「排馬條款」的議案以些微差距被擋下,也替馬英九搬開了競選總統的最大絆腳石,可說是危機促成了國親合作。
如今國民黨今非昔比,民眾黨只靠柯文哲一人造浪掀波,就可獲得輿論大力報導。今年4月開始各方倡導組非綠聯盟下架民進黨,但至今都沒有動作,因非綠總統參選人都在觀察對方的實力、蓄積自己能量,導致實力抵銷,民進黨笑開了嘴,賴清德躺著等當選。
侯友宜訪美頗受好評,也讓藍營士氣大振,在最近多項民調中都超過柯P,且國民黨目前尚未全面動員,未來侯民調還有成長的空間。但現在情勢很明顯,中時新聞網和《聯合報》最新民調都顯示,只有藍白合才有勝選的可能。
柯文哲也必須面對現實,民眾黨2020年取得的政黨票有158萬,立法院席次5席,縣市長目前有兩席,但近來新竹市長高虹安捲入司法案件,對民眾黨的聲望有負面影響。
柯P不願屈居副手,但其實副總統的職務範圍很有彈性,馬英九在2004年時曾建議「連宋配」如當選,宋楚瑜可以擔任副總統和國會聯絡人。同樣地,柯P如果願擔任副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可以賦予柯P較傳統副總統更多的責任,例如兼任行政院長。
在四腳督被邊緣化的郭台銘,很多政壇人士認為他已玩完了,但從政應廣結善緣及盟友,郭台銘效忠中華民國,且財經領域嫻熟,也略知科技趨勢,將他整合勸退,對侯友宜也有加分作用。
趙少康推薦韓國瑜列名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第1名,聲稱這樣會增加國民黨100萬票,這種方式形同叫陣,但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只有容納各方勢力才能成氣候。在「下架民進黨,台灣才能安全、安定、安心」的大框架下,每個想要勝選的政治人物都得妥協,誰都不能成為民族的罪人。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