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4大選離投票日還有兩周多時間,藍綠白三方均己進入決戰時刻。從近日數家民調來看,賴蕭配的支持度皆低於40%,侯康配在30%上面忽升忽降,柯盈則於20%左右低位徘徊,尚未決定及不支持者也位於10%至15%之間上落,而這部分應是最後關頭採取策略投票的潛在者。
此番若能實現政黨輪替,將終結台獨政黨8年的完全執政,隨時可能引爆台海戰爭的引信將被拆除,兩岸關係將重回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島內許多大大小小的腐敗弊案將被起底清算,被民進黨「惡鬥」了8年的中國國民黨,將重坐江山並可能與志道相近的民眾黨聯合執政,台灣與美日關係或將轉趨中道理性,內部整體施政將會有全面性改革,包括兩岸、防務、外事、兵役、能源、教育(課綱)、經濟、交通、財政、金融等等,正如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所言:2024大選可能是台灣的最後機會,是和平與戰爭的抉擇。
最近「國際危機組織」(ICG)中國及台灣事務研究員郭艾薇(Ivy Kwek)在該智庫發文給民進黨和國民黨提了當選後的建議,但未談及民眾黨,認為「民眾黨沒有現實的勝選可能」。給賴清德建議建議:一是若勝選私下和北京溝通,表達願以兩岸能接受方式維繫關係;二是如第一點無共識,就重回2016路線,承認1992歷史事實並表明遵守現存法律框架;三是訴求北京對推進兩岸關係的興趣,表達在開放觀光、學生交流,以及執法和海上安全上有合作意願,並以此為條件要北京降低對台軍事經濟施壓。
給侯友宜若勝選的建議:一是兩岸將重回92共識;二是換黨執政讓北京找到重啟兩岸對話的台階;三是國民黨應管理北京預期,強調兩岸進展須以台灣社會接受,包括降低大陸軍事活動之方式進行;四是國民黨應讓美國知道會強化威懾並續推防務改革。
郭文對侯的建議與侯競選政綱有相似之處,具較高可行性;唯對賴所提建議,大概率是緣木求魚。大陸國台辦原副主任王在希近日出席一項活動時指出,台灣選舉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有一點可以確定,「台獨」就是戰爭,堅持搞「台獨」遲早會有戰爭。「而賴清德是個頑固的激進『台獨』分子,如果他上台,不能排除兩岸出現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對這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
筆者認為,賴清德頑固而激進的「獨」性,主要表現在兩個論述上,一是堅持蔡英文「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此論的要害在於將治權範疇的「政府」概念偷換成主權範疇的「國家」概念。政府有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分,一個地方政府不能稱為國家,如同賴清德當過市長的台南市政府,不能稱為「台南國」。無論在主權範疇還是在兩岸的法制規定,抑或在聯合國2758號決議中,包括台灣在內的整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從未分裂,又何來「互不隸屬」的「兩國」?
二是賴清德常鼓吹的阿Q式、硬拗式的「台灣己經獨立」論。這是賴為了安撫島內台獨支持者,鞏固民進黨基本盤,騙取選票最常用、也最不值一駁的彌天大謊!台灣哪年哪月哪天「獨立」?有何法律依據?國際社會承認嗎?需要提醒的是,賴這個「台灣已經獨立論」,己經碰觸到大陸《反分裂國家法》中「造成台獨重大事變」的紅線,因為大陸方面一直強調今屆台灣大選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是台灣未來發展方向和道路的選擇。
國民黨在揭露、批判台獨政治騙術上似乎還流於較空泛的名詞概念,較缺乏論述的深度與高度,這方面建議禮聘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組建藍營論述領域撥亂反正、揭批政治騙子的文宣戰隊,跟民進黨各種政治騙子捉對廝殺。侯康在兩岸問題的競選政綱宣示上,也不能流於空泛口號,要有扎扎實實的具體想法,作為兩岸對話協商的方案。比如國民黨政綱中關於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願景、張亞中關於「非戰和平區」的方案、郭台銘「金門和平宣言」的構想以及趙少康曾提議兩岸互設辦事處等,都是很好的想法。
在目前藍綠白三足不鼎立的局勢中,侯康配民調緊咬賴蕭配,讓藍營為之振奮。但在台灣綠略大於藍的基本盤結構中,侯康要真正追平或逆轉賴蕭實屬不易,而要在最後階段實現翻盤,關鍵仍需力請郭台銘大義相挺及柯文哲務實合作。近日藍軍已將勸郭出面幫國民黨站台視為第一目標,包括副手候選人趙少康和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等人都多次公開溫情呼喚。
有分析認為,決定藍營逆轉勝的關鍵選票,在支持柯文哲的選民手上,如果選戰最後棄保效應發酵,「侯康配」支持度超越「賴蕭配」就很有可能,但筆者認為,棄保是中間選民的自主行為,候選人不能一廂情願等待利於已方的棄保發生,對國民黨而言,更不能有賭棄保的心態,而應積極主動竭盡全力爭取郭粉、柯粉及中間選民的支持。
台灣世新大學游梓翔教授最近在《中國時報》發文,建議藍營在沒有「藍白合」的情況下,可採取「藍白核」戰略,也就是展現格局,直接向6成多選民訴求「藍白核心價值」,用6成多選民的「共識」和「最大公約數」爭取最大民心,至少能找到三大「藍白核心價值」:第一,藍白都希望達成「政黨輪替」。政黨輪替毫無疑問是藍白共識。只有政黨輪替,才能徹底清查民進黨執政下的貪汙腐敗,才能讓民進黨的藏汙納垢全部攤在陽光下。第二,藍白都希望實現「聯合政府」。11月15號,在馬英九見證下藍白簽的協議,其中關鍵的「第六點」,提到為了替「台灣第三波民主改革」建立典範,藍白同意組成「聯合政府」,還提及組成「聯合政府」的具體方式:「除防務、外事、兩岸由正職領導人決定,其餘部會原則上依各黨派立委席次分配」,並強調「民眾黨主責監督制衡,國民黨主責建設發展」。後來藍白雖然對協議其他部分意見不同,藍白合因而破局,六點共識沒發揮效果,但藍白的「第六點共識」應該還在,因此游文建議侯康可以展現格局,宣示當選將落實藍白「第六點共識」,仍然組成聯合政府,並按席次比例,透過邀請或民眾黨推薦,讓優秀的民眾黨人才加入執政團隊。第三,藍白所推出的政策,都重視年輕人,都是「青年優先」。年輕人就是台灣的未來,特別在少子化和老齡化的現在,年輕人是台灣社會珍貴的棟梁和依靠。從民調看,柯盈配當然比侯康配獲得更多年輕人的喜愛支持,但正因為國民黨早已體認到自己需要更多年輕力量,侯康配在青年政策上展現出的是加倍的努力。
綜上所述,游教授提出「藍白核」戰略,對此時此刻的藍營選戰,無疑是一支提神醒腦、正能量滿滿的強心劑。只有透過「藍白核」戰略直接對6成多選民訴求「政黨輪替」、「聯合政府」與「青年優先」的三大「藍白核心價值」,侯康配才能展現更大的胸襟和格局,才不負6成多選民的希望,讓自己的支持度極大化,把專制獨裁、貪腐無能的台獨政黨趕下台去,讓台灣從此藍天湛湛,白雲悠悠。(作者為北京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