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樂根植於下一代的心中」,是在閩台灣青年譚家明持續推動民樂進校園的初心。
近日,譚家明正在為兩岸社區結「姐妹社區」而奔波。他說,累並快樂著。
何以向「西」?追夢與逐夢
2014年以前,譚家明一直在台灣一家大型工程公司任職,曾參與設計吉隆坡國際機場的跑道。在設計領域,他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鬥,也有了一些成就。
「忠於心的選擇」,2014年,看好大陸市場的譚家明從台北「西進」大陸創業。他認為,大陸市場空間更為廣闊,新的商機不斷湧現,自己可以「拼一把」。
「登陸」後,譚家明設計過可以投影的手機、建過房子。最後,從小受到藝術熏陶的譚家明還是選擇了在大陸推廣民樂,「我父親很重視傳統文化,所以我從小就受到了民樂和書法的熏陶,各種民樂都會一些。」
進校園推廣民樂
「民樂藝術教育在農村是比較薄弱的,我希望能夠從平潭出發,把這麼好的實踐經驗普及到福建更多的鄉村。」懷著這樣的期許,譚家明和他的團隊老師每週都要往返福州、平潭四趟,走進兩地的小學校園,教授古箏、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彈奏。
為了更好地推廣民樂,2017年7月,譚家明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台灣青年共同成立了平潭華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公司落戶在福建省平潭澳前對台小額貿易市場。
譚家明表示,該公司為了增進兩岸之間藝術教育、國學教育、生活方式、家校共育等各個方面之間的交流而努力。
作為「跨海」到大陸發展的「前輩」,譚家明不斷引薦台灣優秀音樂人才到大陸工作,並嘗試讓他們與平潭各大中小學合作,義務教授二胡、古箏等民族樂器。
譚家明表示,愛與快樂是事業發展的基石。他一直在積極普及藝術教育,並努力為青少年提供兩岸藝術交流和表現才華的平台,希望越來越多人瞭解並喜歡上民樂。
數年間,譚家明的團隊在平潭教過的學生從30名增加到1300餘名。
促兩岸民間交流
2020年,平潭綜合實驗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兩岸青少年研學中心成立,譚家明任中心主任。他表示,重任在肩,責無旁貸,將一如既往為兩岸青少年交流交往搭建橋樑,引薦更多台灣青年到大陸追夢、築夢、圓夢。
譚家明表示,該中心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與民族認同感,推進兩岸青少年研學工作,促進兩岸青少年之間的藝術教育交流,打造關心下一代、關愛青少年的團體。
譚家明認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平潭在兩岸教育融合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今後,該中心會牽頭組織一些尋根活動、傳統文化教育和傳播活動等,推動兩岸青少年更深入的交流。(葉秋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