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艾奎諾三世到杜特蒂再到小馬可仕,坊間論者多看到菲律賓對華政策的某種轉折變化,但在國家戰略和安全層面,其實變化不大,都決意維護其在南海主張的領土和其他權益。從策略方式來看,其重點有所變化,從提起「南海仲裁案」尋求國際法理和輿論支持,到依托美菲同盟關系,參與更廣泛的、機制化的安全合作,以對抗所謂來自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威脅。在菲律賓國內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偏向明顯的情況下,出於維護政權穩定和贏得國內政爭,小馬可仕也有意在這方面「押注」。
因此,可以想見,不管議程怎樣、程度如何,美日菲峰會在應對南海局勢方面勢必有所動作。不僅菲律賓方面有所圖謀,日本和美國何嘗不是如此?通過介入和管控南海局勢,持續加強安全合作,織就威脅和抗衡中國維護南海主權、台海穩定的軍事和安全網絡。而且,我們必須意識到,這將是一個長期化趨勢,也是中國在亞太乃至印太地區所面臨的更為長久、嚴峻的軍事和安全挑戰。
從美國方面來說,盡管面臨總統選舉的變數,對華戰略競爭和遏制圍堵可能有所張弛,但這一戰略態勢乃至國策不會改變。
美國在國內問題眾多、實力相對收縮的情況下,借重亞太和印太最廣泛的盟伴關系、不斷強化這種軍事和安全網絡的韌性,實乃必然之舉。日本選邊站隊自不待言,菲律賓以及某些亞太國家也已經出現「去對衝」的戰略轉變。所謂「北約亞太化」和「亞太北約化」也並未消歇。
因此,首先,中國對這種亞太地區安全秩序和態勢的轉變要有冷峻、深刻的戰略認知,這是我們化解軍事和安全圍堵、維護國家安全和地區和平的重要前提。
其次,中國要大幅提升南海維權等艱巨鬥爭的綜合能力,除了首腦會晤、外交互動、制度合作,還需要切實加強危機預防和管理;再次,要進一步凝聚觀念共識、加強具體問題研究以及國際學術對話,以爭取主動、贏得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和支持。(作者為外交學院教授、《外交評論》執行主編)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