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政黨「非核家園」尚未完全定案之際,新任閣揆卓榮泰宣布,政府在2050淨零轉型下,將推動第2次能源轉型,於2030年前將投入9000億,以確保供電穩定。此舉引起國民黨立委王鴻薇重批「錢坑掏空台灣」,並質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賴政府無視過去種種綠能弊案、醜聞,也要繼續把錢投入這個錢坑?
面對外界質疑,行政院表示,世界各國皆以2050淨零排放為努力的目標,只不過2022年所通過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法案是執政黨「朝大野大」時期的包裹表決,內容貧乏、缺乏專業不說,借「淨零碳排」之名所衍生出的光電弊案、風電糾紛、台電嚴重虧損等弊端不勝枚舉!綠電牽涉到意識形態與全民共識,而「淨零碳排」涉及層面極廣且深,行政院的回報扭曲了產業現況,必須從產業及科技的角度正本清源。
在面對供電不穩與淨零碳排的雙重壓力下,賴清德曾提出四大綠能選項,分別是氫能、地熱、海洋潮汐、生質能,但政府所提出的四大能源組合仍停留在「隔靴搔癢」的位階,解決實際穩定供電問題仍有相當的差距,6年9000億預算也解決不了台灣供電的「燃眉之急」,更何況還有光電、風電及台電虧損的問題尚待解決。
不論綠電或淨零碳排都涉及到科學成果的精進與材料科學的進展,蔡政府過去慣用「產學國家隊」未能解決新興產業發展的問題,賴政府肯定也可能追隨前任的腳步。理論上來說,「能源國家隊」設立的基礎在於解決新興產業科技與研發的問題,但政府巧立名目把「能源國家隊」用於成熟型但低效率能源產業,包括賴總統四大綠能選項及其他台灣不具優勢的能源選項(如智慧電網、光電、風電),能源產業的要件是充足、穩定,但若干不肖業者把「境外採購」自嗨/內宣成科研成果,政府要求台電照單全收,故弊端不斷!
另外,政府團隊中具有能源科技背景的專才本來就不多見,再加上兼具產業經營經驗者更是鳳毛麟角,通常由經管及其他非能源背景的官員主事。但弔詭的是:非專業的誤判造成「國王新衣」滿天飛的綠能產業,卻也正是政客及不肖業者上下其手的機會,不但令人懷疑政府設立「能源國家隊」的初衷,也難怪王鴻薇立委指控雲豹集團的涉入。
另外,「淨零碳排」領域,這是另一個能源相關的燃眉之急。除了綠能使用可以提供「減排」的功能以外,碳捕獲、利用、存儲(CCUS,Carbon Capture Use Storage) 是最常被提及的系統技術,但後者的技術內涵極深的化學及生物系統轉化 (尤其是二氧化碳再利用) ,非長期累積技術能力及資料庫不能竟其功,二氧化碳轉化成辛烷、澱粉或其他再生物質都耗費了巨量的預算及研發資源,台灣同時也不具這方面的研發能量!政客CCUS隨意的一句話,研發人員則必須披星戴月長期耕耘,政客的忽悠千萬不能當真!
事實上,台灣能源產業面臨「前有狼、後有虎」的困境,半導體護國神山、AI、充足穩定的電力系統是台灣必須突破的困境,而執政團隊智慧更是關鍵,其間專業的判斷、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計畫的可行性都是重中之重!這個突破,不是政客隨便編個簡單的預算書、成立幾個「產學能源國家隊」、搞個小確幸代工就可以功德圓滿的。
以此看來,窮盡一切資源搞綠能和淨零碳排,不如擺脫意識形態及非核家園的禁忌,「重啓核電」仍然是一個「簡單可行」的策略。
(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退休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