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了俸祿多年的兩位NCC委員,卸任當天發文對政媒體制倒打一耙,不僅遭立委批判有失風骨,肯定也斷了未來可能的仕途。畢竟政務官只要聽話與奉命行事就好,當打手也只要負責出拳,怎能多嘴?
當然,NCC衙門跟台灣媒體的公共場域,有著最遙遠的距離,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NCC委員口中的「媒體壟斷」,其實應該帶頭反抗Meta每分每秒對你我眼球的認知操弄;至於訴諸「文化免議」(Cultural Exception)來保護台灣本土視聽產業,到了Web2與Web3時代,更顯得是恐龍思維了。
她們公開信中,所謂的「政媒共生集團」,也早就是客廳中的大象,只是沒有官員敢說出口而已。然而,受到剪線潮影響,以及營收獲利持續下滑,這一間客廳越來越小了,擠在裡頭摩肩擦踵的象群們,只能靠賣藥廣告,以及影響力的剩餘價值存活。
當然,有線新聞頻道仍對台灣社會影響甚鉅,特別在政壇,大家都還是看電視辦案。只不過,傳統媒體早已把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的主導權,拱手讓給了社群平台上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內容源,這也造成三器新聞當道,KOL比政論節目名嘴還敢講。
UGC內容透過手機載具搶走閱聽人的眼球,造成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能夠獲得閱聽時長的比例愈來愈低,但包括電影、紀錄片、颱風與天災的現場報導,還是要靠資本與機構的力量來製作。奧運賽事轉播就是PGC不能失守的陣地。美國NBC在2014年以總額77.5億美元搶下了2032年之前的美國市場轉播權:近5屆奧運台灣轉播權則是由愛爾達獲得,本屆巴黎奧運轉播金超過4億台幣,也是最近網上發燒議題。
愛爾達扛下策略夥伴中華電信要求推廣MOD的使命,也透過重大賽事推廣APP內收視訂閱課金,這都是市場機制。非奧運期間,諸多冷僻運動也都看得到愛爾達與各大有線體育頻道的投入,多數也一定都是賠錢轉播的,像是賠錢貨MOMO TV遭富邦集團轉賣博斯,也是商業現實。
其實台灣閱聽眾也一直沒搞清楚,NCC在傳播產業中,只管得到這些基於頻譜的有線電視系統台與頻道,還有年輕人不愛聽的廣播電台,並以罰款與撤照來進行監管之惡。如以同樣的言論尺度,臉書上充斥網路謠言與不實訊息,更是詐騙集團的產地,IG上也都是不雅與猥褻照片,還有亂報股票內線的podcast,怎麼沒有新聞學者們喊聲要求政府下架呢?
在象牙塔內,2、30年來都相信網路能夠解放言論場域,創造比傳統媒體更好的自由空間,但迄今在跨國網路霸權主宰下,怎麼會變成你我被豢養在同溫層中,成為被演算法榨取的數據原料呢?眼見社群巨獸的猖獗,前數位發展部長唐鳳與微軟研究院多元協作中心研究總監Glen Weyl倡議的「多元宇宙」(Plurality),又能成為新解方,有朝一日在Web3時代落實?
畢竟,網路媒體與社群平台的主管機關,也從來沒人知道是由文化部或數位發展部主責,而「監控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肆虐抹煞民主體制,操弄選舉風向與認知作戰,從來也都是三不管的全球現實。尤其持續迭代的社群產品,細分渠道與偏頗算法,也越發涇渭分明,爭取更多大眾與分眾用戶。例如在脆翻車的《女人迷》與米其林名廚,在其他平台顯得風平浪靜,更不用說大眾媒體毫無所知了。
台灣人每天上網7、8個小時,而台灣家戶收看電視的時長越來越少,年輕人更不愛看電視了!YouTube、短視頻、podcast、OTT持續蠶食鯨吞,造成廣電都是弱勢媒體了,而Meta在台灣1年廣告額超過200億,比所有電視頻道加總起來還要多,這連小學生都知道,可能就只有NCC委員不知道了。(作者為鍶科技暨幣特財經總編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