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3周年之際,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隔空交火」,幾乎公開撕破臉,兩國關係惡化,川普說澤倫斯基「根本不應該開啟這場戰爭」,是「一位未經選舉的獨裁者」,這些話都不對。但川普有句話是對的,這場打了3年的戰爭,是該結束了。兩岸應記取俄烏戰爭的教訓,把持戰略定力,千萬別重蹈俄烏覆轍。
這場打了3年的戰爭,俄、烏都沒有得到勝利,更沒有達到當初設定的戰略目標。對烏克蘭而言,既沒辦法加入北約,也沒有收復克里米亞等失土;對俄羅斯而言,本以為發動侵略戰爭,一下子就可打垮烏克蘭,可以培養一個親俄的政權,結果,打了3年也沒達成目標。
可以這麼說,俄烏戰爭就算再打個幾年,能分出勝負,贏的人也是輸。兩國都是死傷慘重,特別是戰場都在烏克蘭,重建更是條遠路。兩國領土相連,多少人家破人亡,流落海外,這個仇,恐怕得結一個世代才能化解。
烏克蘭在西方的鼓勵下,成為棋子,結果真打起來,美國與歐洲國家出錢不出兵,也不給可以打到俄羅斯的長程武器;歐美提供烏國刺針飛彈、標槍飛彈等武器,都是防衛性的,僅能遲滯或拖延戰局,無法把俄軍趕出烏境,烏克蘭要打勝戰,要的武器是拳頭,如戰車、重炮、戰機,才能把俄軍趕出去。
俄烏戰爭在台灣引起高度重視,主因是身處類似情況的自我投射,台灣關注的重點幾乎都在美國及北約始終不願派兵助烏,這也觸碰到民進黨政府內心深處最脆弱又敏感的議題:「如台海軍事衝突,美日會不會直接介入?」美國出錢不出兵,打了3年後,現在竟要烏克蘭用珍貴礦產資源補償,更讓台灣心驚。
不過,如同我棒球隊贏得12強冠軍,綠營說是「台灣隊」奪冠,藍營說是「中華隊」冠軍,面對川普政府繞過烏克蘭,直接與俄方談判,台灣也視不同政治立場,出現兩種解讀,一是說,川普急著結束俄烏戰爭是想聯俄制中,對台有利;一是說,烏克蘭成棄子,「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至於俄烏戰爭可為我借鏡之處在於,烏克蘭初時居於劣勢,但獲國際支持,原因在於認知戰發揮效果,過去的戰爭是「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現在是「大軍未動,資訊戰已先開打」。
再者,烏克蘭沒有後備動員制度,如果有,在俄軍動手前,就該發布動員令,徵召後備兵員,即使美方示警俄軍將發動攻擊,烏國也沒有動員後備軍人。換言之,烏克蘭雖在西方支持下挑釁俄羅斯,卻沒做好戰爭準備。這場戰爭對中共的啟示則相當簡單,兩岸隔著台灣海峽天塹,若輕啟戰端,會付出相當的代價,而若採取「武統」下下策,贏了也是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