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紛擾的台灣政壇,民眾每天目睹的,似乎只有朝野間無止盡的攻防與指責。民進黨與在野黨的對立逐漸升溫,原本應該服務人民的政治機器,如今卻成為鬥爭的工具。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不得不反思,台灣需要的是政黨內鬥,還是團結合作,才能為人民謀福利?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近日在花蓮縣黨部新春團拜中對賴總統提出非常中肯的呼籲,認為總統身為「台灣家長」,應促進家和萬事興,而非陷台灣於無休止的內鬥。他直言,從內鬥民進黨自家立委林岱樺,到鬥在野黨,政府似乎無時無刻在進行政治攻防,導致社會撕裂,人民難得安寧。
更讓人擔憂的是,政治對立的結果不僅限於言辭交鋒,還影響到國家的治理與民生政策。無論政治對立多麼嚴重,民生問題不能被犧牲,當前立法院通過的預算凍結如未經立法院解凍,可能影響部分攸關民生補助政策的執行。因此行政部門謊言滿天飛,已釋放如三節禮金無法發放、老農津貼領不到、學費及幼教師薪資補助沒了、護照供應短缺、基礎設施維護經費不足,甚至連憲兵洗澡都沒有熱水等訊息來恐嚇特定族群。這些問題如沒有化解,會直接衝擊人民的心理感受與生活品質,絕不能因政治惡鬥而遲遲無法解除部分民眾的困境。
傅總召出訪香港推廣花蓮觀光,也成為執政黨批評的對象。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他的行程是否真正有助於振興花蓮的觀光與經濟發展?而非由執政黨或其側翼用政治標籤以極不厚道的言論將其抹黑、抹紅。花蓮在地震與風災後亟需重建,若中央無法提供足夠資源,地方政府尋求自救來突破困境,具有高度正當性,合情合理,何錯之有?
面對國家預算凍結與民生政策可能停擺的困境,解決之道其實並不困難。首先,必須理解預算凍結並非刪除,行政機關應盡速提出解凍報告,說明執行預算的必要性與解凍後的執行計畫,爭取立法院同意解凍。若經費確有不足,各部會也應積極盤點所需資源,提報追加預算,交由立法院審議。這是合憲、合法的程序,更是維護行政與立法權力平衡的基礎。
然行政院若史無前例選擇針對預算案提出覆議,反而會加深行政與立法的紛爭,覆議程序無法改變立法院已經通過決議的結果,徒增政治紛擾,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此外,執政黨若繼續推動大規模罷免,企圖翻轉朝小野大的政局,將耗費十多億元的民脂民膏,是否真正符合民意?罷免作為民主制度中的重要工具,應以民眾對民意代表或公職人員失職或不適任為前提,而非成為政治鬥爭的手段。將龐大的公帑花費於政治攻防,只會加劇社會分裂,無助於國家發展。
民眾期待的不是政黨之間無止盡的對抗,而是務實解決問題的行動,當前台灣面臨觀光產業復甦緩慢、經濟成長乏力、民生壓力沉重等諸多挑戰,若朝野雙方能放下成見,專注於推動有利人民的福國利民法案,如擴大就業機會、改善基礎建設、提升教育與醫療品質,才能真正為台灣帶來希望與出路。
政治的核心應是服務人民,而非滿足政黨私利,停止內鬥,尋求共識,才是台灣長治久安的唯一道路。正如賴總統所言,「國和萬事興、團結化紛爭」,落實言行合一,才能贏得民心,唯有和諧與合作,讓我們撥開政壇的烏雲,為台灣找到一條光明的未來之路。
(作者為前立法院法制局局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