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軍爭篇》提到: 「夜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明朝劉伯溫所著兵書《百戰奇略.晝戰篇》也說:「凡與敵晝戰,須多設旌旂,以為疑兵,使敵莫能測其眾寡。」顯然古人認為旌旗在軍事戰略上,極富疑兵惑敵的戰術價值。
顯然外交部近期有人從中得到靈感,也才會突然在外交部正門口擺放上包括G7國以及印太國家在內等12個國家的國旗。對此,外交部長林佳龍的理由是希望藉此凸顯拓展台灣國際外交空間的決心。
外交部要迷惑欺騙的對象顯然不是傳統兵書上被賦予敵國地位的「境外敵對勢力」,而是自己的台灣人民,要讓台灣人民誤以為這些國家正在「挺台灣」,甚至有建交的可能想像。
問題是,這顯然都只是部長林佳龍一廂情願、故布疑陣的拙劣宣傳手法。試問,如果擺上幾面國家的國旗就能拓展外交空間,外交部何不將聯合國全體會員國的國旗都一併擺上,好說明我國對待所有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否則這種作法不僅容易引來他國歧視矮化的質疑,更恐致現有邦交國對我作法的反感與不信任。
而這些被擺上國旗的國家,稍有常識者也清楚根本不可能與我建交而與對岸中共斷交,對於我方外交部的做法不過就是聽之任之,只要對岸不抗議就無傷大雅擺著罷了。
外交部這種花上一點公務預算來進行毫無實際作用的務虛宣傳,是否已經默認對於爭取增加邦交國束手無策,故才乾脆「直接用買的」大買有外交宣傳價值的國家國旗,填滿在綠營執政下大幅減少的邦交國旗位,好掩飾外交無能的真相。萬一相關國家知情後進行抗議被迫撤旗時,再將責任推諉給中共打壓。當這種抹壁雙面光的做法已經淪為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的一環時,也就說明外交部的存在價值所剩無幾。
外交部與其將心思放在在外交部大樓擺上區區幾面毫無實際意義的他國國旗,還不如設法讓他國外交部無論建交與否也擺上中華民國國旗,否則這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只會引來他國外交人員與國民訕笑,無異於是唾面自乾的自慰外交。(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