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全球迅速擴散,不但在產業及個人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對宏觀經濟及全球化的世界格局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網路結構Web2.0 轉換成Web3.0 是由AI和區塊鏈技術推動,而「全球化2.0自由貿易」到「全球多極化3.0」的發展誘因,除了AI及周邊的輔助技術外,還包括了物質、資訊、資金、制度、教育等元素。
自由貿易的黃金時代已結束,自冷戰結束以來,「全球化2.0」以自由貿易與資本流動為核心。美國主導的單極秩序,透過WTO、IMF及世界銀行的制度架構,建立了以效率、開放與市場為導向的世界經濟體系。從製造外包到金融全球化,全球供應鏈成為經濟成長的引擎,國界被貿易與資訊流所稀釋。
然而,這套體系的基礎,全球信任與制度共識,正逐步崩解。疫情暴露出供應鏈的脆弱,地緣政治衝突重塑能源格局,美中科技戰更揭示了自由市場背後的權力爭奪。全球化不再是無限擴張的經濟運動,而是一場科技與制度的再定位競賽。
新階段的「全球多極化3.0」不再以資本為引擎,而以科技、制度與主權韌性為核心驅動。AI、區塊鏈、量子科技、綠能革命正在重新定義國家競爭力。權力重心從「金融中心」轉向「科技樞紐」,從「美元體系」轉向「數據體系」。在這個新秩序中,晶片是金本位、雲端是金融系統、模型與應用則是全球通貨。
這種變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各國對數位主權的追求。歐盟以《AI法案》與《資料治理法》建立制度邊界;美國推動AI標準化與晶片聯盟,以維持技術領導;中國則以「數位絲綢之路」推進制度自主與區域鏈結;印度、俄羅斯、中東新興經濟體則以能源與市場規模構築新的力量軸心。其結果是,全球不再圍繞單一中心,而形成多權力、多制度、多科技生態的共治格局。全球化從「同構」轉向「多樣」,從「競爭性全球整合」轉向「合作性區域互聯」。
在全球化2.0時代,制度的核心語言是「自由市場」;而在3.0時代,新的語言是「科技治理」與「主權韌性」。AI演算法、數位貨幣與能源控制權,已取代傳統貿易規則成為國際談判的新焦點。這意味著全球化的主軸正在從「經濟自由」走向「技術安全」。各國政府不再只是監管者,而是成為數據與基礎設施的主權操盤手。供應鏈、網路安全、AI倫理、能源轉型,成為地緣政治的新戰場。全球化3.0不是市場的無邊界化,而是主權的再邊界化。
全球化2.0的高效率帶來了空前的繁榮,也造成了貧富不均、勞動邊緣化與社會信任的瓦解。如今的多極化3.0,實際上是一場文明的自我修正運動,將帶來新一波的文明轉折及科技驅動下的價值重構。它嘗試在科技與倫理之間尋求新的平衡:以AI透明性取代金融投機,以區塊鏈信任機制取代制度赤字,以文化多元取代單一價值輸出。
全球化2.0的語言是「市場」,而全球多極化3.0的語言是「科技與制度」。前者由資本驅動,後者由演算法與能源主導;前者追求成本效率,後者追求安全與韌性。當AI取代勞動、數據成為戰略資產、能源重塑貨幣體系,從全球市場到文明網絡,全球權力的邏輯將被徹底改寫。
未來的全球化,將由多文明共治、多技術協作、多制度並立構成新的秩序形態,是以科技為紐帶的「多中心文明網絡」。這是一場新的競逐。全球化3.0,正在以AI與制度為依托,重繪世界的秩序版圖。在此同時,AI的產業霸權也將由「技術」之爭,轉變成為「文明」的競逐,在政經結構及技術發展條件的互動下,重啓新一波的「文明啓蒙運動」。
(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