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嚴前總統家淦先生120歲冥誕,紀念協會將於11月14日舉辦新書發表暨3D文物數位典藏開箱活動。嚴前總統是中華民國政府1949年遷台之後的一位偉大政治家。按照中國古代的標準,稱得上是位「賢相」與「明君」,令人懷念,更值得後人效法。

1949年國共內戰,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台北市,次年3月蔣中正總統復行視事,這位領導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14年獲勝,光復台澎的英雄人物,為了安定政局、穩定經濟,確定了「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的大政方針,於1963年12月啟用了當年有「財經三雄」之一的嚴家淦先生,其他二位是尹仲容先生與楊繼曾先生。嚴先生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卻是一位調和鼎鼐的治國人才。

在他擔任行政院長(1963年至1972年)期間,不僅帶領台灣經濟轉型,從一個勞力密集的農業經濟轉型到資本與技術密集的工業經濟,稱得上是「台灣經濟奇蹟」的推手,而且培植了他的副手蔣經國副院長於1972年接任閣揆,強力支持他的十大基礎建設及建立新竹科學園區,真是一位賢良的閣揆─「賢相」。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總統逝世,嚴副總統繼位,他又主動推薦蔣經國院長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3年不到,又薦舉蔣院長為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候選人,在在顯示他謙讓的性格,稱得上是位光明正大、不戀棧權力的領導人,這不是一位「明君」嗎?

嚴先生平易近人,有為有守,自謙是位做事的「公務員」。其實有二件大事,值得政治人物學習。其一,他是「新台幣之父」,1949年,他擔任台灣省財政廳長兼台灣銀行董事長。當年政府遷台,物價飛漲,通貨膨脹,他為了穩定幣制,獲得蔣中正總統的同意調撥大陸帶來的黃金,斷然決定4萬元「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並可兌換黃金。吾人應知,在過去76年新台幣已成為世界上最穩定、最可靠的幣制之一,不能不歸功嚴先生的遠見。

其次,是1949年軍隊吃空缺的腐敗歪風,是大陸失敗的主因之一,嚴先生大膽建議蔣總統,軍隊要有「軍人補給證」並建立「預算制度」。這在威權時代,很少有人膽敢冒犯老蔣總統下條子撥款的習慣。嚴先生建立制度、尊重制度,奠定了中華民國能在台、澎、金、馬繼續生存發展的根基。

(作者為退休公務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蔣中正 #嚴家淦 #賢相 #中華民國政府 #中國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