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進博會日前於上海舉行,這是大陸一年一度的國際展覽盛會,也是北京推動國際經貿合作、展現市場開放決心的平台。有別於一般以外銷出口為主的國際展會,進博會是以進口貿易為主,側重於國外創新技術、商品與服務及大陸對外採購、內需消費實力的展示。從這個角度看,進博會是全球新產品及新服務進入大陸的加速器,也是串起大陸內需市場與境外資源的連接器。

自由貿易 需撥亂反正

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全球供應鏈分化、中美貿易競爭加劇,上海進博會在促進大陸市場開放與全球經貿合作上的角色更為吃重。根據WTO統計,2024年大陸貿易總額占全球12.6%,不僅續創歷史新高,也位居世界首位,比排名居次美國的11%多1.6個百分點。IMF統計則指出,2024年大陸GDP占全球比重為17%,雖與美國的26.4%有段落差,但全球排名穩居第二位。

這些數字都凸顯,當美國築起貿易壁壘,破壞全球經貿秩序時,需要有人出面撥亂反正,維繫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運行,大陸無疑就是那個角色。進博會不僅是國際地位與實力的展現,也是維護全球貿易體系決心的展現。習近平在出席APEC峰會時呼籲,各國應加強貿易及產業供應鏈合作,如果美國不願充當這個推進角色,中國可以成為美國之外的貿易合作替代選擇。

此言不虛,自2018年川普發動中美貿易戰以來,全球貿易限制措施顯著攀升。根據WTO《貿易監測報告》,2017年各國針對進口商品採取貿易限制措施累計覆蓋金額0.7兆美元,占全球進口比重約4.2%,2018年這兩個數字分別跳升至1.4兆美元及7.1%,金額暴增一倍,比重增加近3個百分點。2024年最新數據進一步顯示,金額及比重更達到2.9兆美元及11.8%,續創有統計以來新高。

國際經濟論壇發布的《世界開放報告2025》,也有同樣的趨勢。該報告指出,2024年世界開放指數下滑至0.7545,年減0.05%,相較2019年下降0.34%,對比2008年更是大減5.39%,顯示全球單邊與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其中,世界開放指數下滑主要源於已開發經濟體如美國及歐洲,其開放指數年減0.25%,明顯高於整體。以大陸為首的新興市場及開發中經濟體開放指數年增0.42%,但仍難以阻擋下滑趨勢。

科技創新 兩岸一起拚

全球化逆風強勁,大陸自應站在維護全球貿易體系運作的立場挺身而出。撇除大國責任與國際使命感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從自身利益角度切入,也需要將市場大門開得更大一點。一方面,過往經驗顯示,這四十多年來大陸經濟得以快速起飛,市場開放功不可沒。另一方面,面對當前內需及產業轉型急迫需求,市場開放除有助帶動內需消費及投資外,亦有利技術引進及提升,加速產業升級轉型。

不過,市場開放需與時俱進。譬如,在重點發展產業或領域方面,如人工智慧、綠色低碳、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不應僅是單純、無差別就既有限制措施鬆綁,而應探索是否有新的引資合作機會,可協助本地廠商或企業全面提升技術與產品服務。尤其在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應用與開發,能開放更多試驗場域,讓外資及本地廠商可以先行先試,加快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步調。

對台商來說,面對大陸未來可能的轉變,應把握機遇。台商在大陸深耕超過30年,對當地經營法規與風險已具有一定的了解,也深知大陸產業發展的優勢與短板,足以從從容容找出可行的合作項目與模式。對北京而言,更是拉近兩岸關係的契機。譬如在市場開放上,可在不損及其他外資權益下,為台商打造專屬的合作機制,或規劃台商特區,提供稅賦優惠,讓台商更有誘因留下,共同參與大陸新一波市場開放。

#大陸 #市場開放 #進博會 #台商 #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