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5月10日至11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會晤,會談橫跨兩日,談了8個小時。事出突然,談了又久,各方自然好奇談了什麼?常情推理,當然一是大事,二是急事,三是讓雙方共同
當「不與中國脫鉤,只是脫風險」的民主、自由、人權價值觀,遇到地緣政治安全、風險分散的「能源全產業鏈」,從歐美與東北亞、向西到中國大陸和中亞五國、乃至於中東與北非,2023年5月19日,未來將是國際外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廣島峰會隆重登場,卻因涉及「台海和平」的領袖宣言草案引發國際關注,由於已經三度納入聯合聲明,中國外交部再次要求停止對台獨勢力縱容支持,G7多次透過「以台制中」的隔山打牛之術,至今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大陸地區屬於中華民國,其人民為中華民國國民,依法殆無疑義,只是在事實上中華民國政府的治權不及於大陸,所以無法執行管轄權,但無礙於大陸地區人民依法擁有的法律適用權。
看過筆者在台灣政論節目或閱讀過筆者發表的中英文評論的人都知道,筆者經常強調台灣政治人物、媒體和選民不應過度關注外國「專家」的觀點。 那些專家離台灣很遠,每年只造訪幾次,並且往往依賴他們自身的分析,這些
國民黨徵召侯友宜競選總統後,兩個立場偏藍媒體隨即發布民調,卻因其中一份民調顯示侯友宜落後賴清德,引起泛藍選民的焦慮,到底民調結果準不準? 我比較兩份民調,T民調執行時間為5月17至18日,U民調為5月
全球9成發達經濟體經濟下滑,中國大陸表現亮麗,IMF再度上調2023年大陸經濟前景預測。經濟三架馬車中的外貿和投資,雖受全球復甦步伐放緩與外部需求疲軟拖累,但消費尤其服務消費已成為領頭羊。大陸服務消費
「讓我們一起成為台灣的造浪者!」這句話,是賴清德在5月16日首場校園開講發下的豪語;2天後,陳歐珀就爆出接受詐騙集團包養,賴清德卻選擇姑息養奸迄今,證明自己只是「嘴巴上的人格者」。民進黨沉淪至此,哪來
台海局勢近年來其實已經悄然發生了質變,以前無論兩岸之間如何劍拔弩張,經濟其實都是第一位的,兩岸合作的空間十分廣大,即便是綠營執政也不想放棄。但是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以及蔡政府執意充當美國打壓大陸的扈從
近日政壇有則不太引人注意,但猶如深水炸彈的新聞,讓國、民兩黨看得膽戰心驚,就是柯文哲於23日啟動小額捐款,上線3個小時即突破千萬;3天後籌集資金更一舉衝破7千萬。在不景氣的當下,這不僅跌破不少看壞柯選
美國因北韓屢次核武挑釁,及為了淡化南韓要求自行發展核武的壓力,近期決定將後者放進「核武保護傘」之列。不甘寂寞的民進黨竟欲東施效顰,外長吳釗燮公開說台美對此話題「有所溝通」,結果遭防長邱國正以「我不知道
一名錢姓大陸男子多年前來台騎自行車環島意外遭路燈電死,家屬跨海提告後獲得463萬國賠。陸籍人士可依《國家賠償法》獲賠,如此首例不免引發關注;尤其法院判決指大陸地區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的法理解釋,正面挑
許倬雲教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著名歷史學家,也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授。他推出的新著《中國文化的精神》,意在釐清一般中國人對於宇宙人生和自然所持有的觀念。從古代延續到今天,這些觀念也影響著中國人安身立命,處
自民進黨執政以來,口頭上表示沒有法理台獨與文化台獨,但事實上,民進黨已經透過修法或政策方式,改變中華民國屬性,「中華民國是台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陸地區非中華民國固有疆域」又是一例,「大陸人不適
傳統上,學術領域探討政府國內的投資和支出究竟是社會福利優先? 還是軍事支出為主? 這就是所謂Guns vs. Butter 。 此外,冷戰結束之後,專家學者大多預期各國軍事支援會大幅縮水,而經濟發展成
暌違三年,「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刻正舉行,業者希望能藉此爭搶疫後觀光商機。事實上,歷經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干擾之後,自去年底起,隨著各國邊境陸續解封,讓悶困多時的旅遊再度升溫,全球各國政府無不採取各種措
中國人對歷史規律有自己獨到的認識,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典型的概括。聯繫到今年,恰好是辜汪會談三十周年紀念,也是2024年台灣大選激戰的前夜。本文試圖從歷史變遷與兩岸關係變化的角度,考察
2023年4月是汪辜會談30周年的紀念日子。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兩岸關係危中有機、美國涉台關係急劇提升的今天,回顧汪辜會談和「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九二共識」的由來汪辜會談是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18日宣布完成「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貿易代表戴琪表示,這個成果代表強化台美經濟關係的重大進步,並期望持續進行談判,達成一個具有活力及高標準的貿易協定。任何可以深化雙
國民黨日前召開記者會,痛批民進黨多年以來一直在塑造「戰爭必然論」,蔡英文與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就是販賣戰爭恐懼的「戰爭販子」共犯結構。但此一頗為貼切和符合現實的批判,立即受到綠營的反駁。民進黨發言人謝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