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經濟資料表明,在經濟上,世界也越來越不穩定。全球化常常被界定為商品、人和資金在各國之間的自由流動。近來,所有這些都面臨威脅——不僅僅是因為俄羅斯、美國和歐洲之間限制旅行和資金流動的制裁。過去兩年裡,全球貿易的增速低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這是二戰以來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標誌著全球經濟的一個轉捩點,對國家、企業和消費者具有決定性影響。
全球貿易增速比過去慢有很多原因。歐洲仍在努力結束其債務危機,新興市場的增速在放緩。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美國經濟正經歷深刻的變化:美國不再是世界的最終消費者。在近五年的經濟復甦之後,美國的貿易逆差沒有增長反而在減少。實際上,從2012年到2013年,美國的貿易逆差下降了約12%。
文章稱,這對美國來說不一定是壞事。逆差減少的部分原因是頁岩油和天然氣的產量迅速增加使得美國從國外進口的化石燃料減少了,而且美國的製造業在增長。但是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危機以來工資沒有增加,所以消費支出仍然疲軟。美國和世界經濟要繼續增長,就必須有人購買美國過去消費得更多的電子產品、汽車和其他商品。
令人遺憾的是,沒有人這麼做。仍然陷於債務危機的歐洲人,也許今後5年都不會再花錢。處於不同混亂狀態的新興經濟體,其增速大約只有危機前的一半。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彌補了很大一部分全球消費缺口的中國,目前自己也陷入了金融危機。日本去年作出了貢獻,但是安倍經濟學——鼓勵消費的政府計畫——正失去勢頭。保險業巨頭安聯保險公司的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裏安說,所有國家都存在消費的意願與錢袋不匹配的狀況。
由於至少從目前看全球經濟一體化在逆轉,許多經濟學家和貿易專家開始談論一個各國都轉向國內的去全球化新時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