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曾是國際知名的「雨傘王國」,但因人工成本而紛紛外移,彰化富雨洋傘3年前從大陸移回台灣,看中社區媽媽的生產力,積極培訓成為縫傘高手,甚至連外配也加入手工製傘行列,將於3個月後再增設1條生產線,負責人周淑秋期待能再造雨傘王國!
富雨原本只產製傘骨,全盛時期1天的外銷數量達1萬2000打,雖然很多,但規模在當時台灣仍只算中小型而已;目前每月生產3萬支,完全不成比例。
富雨大約20年前開始逐漸遷移到大陸,有感品質難以提昇,3年前返台重設生產線。負責人周淑秋說,製傘產業在台中斷已久,為了重組產業鏈,找到合用的零件與材料,非常辛苦。
然而更苦的是找不到會縫傘、做傘的人,只好重新培訓。只是現在的年輕人,拿起針線幹活兒,簡直比上戰場還困難,周淑秋因此深入鄉下,與農會、社區合作,把失業的媽媽與無法就業的奶奶都找來培訓。
可以賺到工錢,婆婆媽媽們越做越起勁,連外配也加入製傘行列。周淑秋得意地指出,台灣的傘布質料多,遮光斷熱降溫效果好,加上外配的手工彩繪,每支傘都是獨一無二的文創品,很快就獲得消費者青睞。
目前彰化縣已有20個社區與富雨合作,開設社區媽媽製傘培訓班,總人數多達500人。周淑秋說,台灣傘目前的市場需求量大,尤其精品傘,她看好未來能再造「雨傘王國」。
#台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