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自預售開始就供不應求,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數據顯示,2015年出貨數量將可望達到1,500萬支,然而要想突破這個數字,仍需持續觀望供應鏈在下半年的表現。
蔡卓卲指出,透過持續增加的便利度、及改變消費者不同於以往的生活模式,不但能替穿戴式裝置創造獨特價值,廠商也能從使用者行為中挖掘新商機。例如使用Apple Watch進行登機、解鎖旅館房門、過濾篩選重要訊息等活動,Apple Watch的推出更提供Apple pay另一個除了iPhone6以外的最佳使用途徑,若進一步提高Apple pay的便利性,Apple Watch將得以增加消費者使用的頻率,也讓非iPhone6用戶的潛在使用者能夠投入Apple pay的懷抱。
另一方面,小米近來也透過穿戴式裝置跨足行動支付領域,可預期的是,往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跟進。
廠商未來的競爭重點將不會在穿戴式裝置本身的硬體規格比較,而是如何在隱藏於後方的功能服務中佔有一席之地。
蔡卓卲指出,行動支付只是目前較為明確的一項發展重點,緊接而來的保險評估、市場調查等更多商機也都將一一浮現,並取代硬體規格戰,成為穿戴式裝置的較勁核心。
#消費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