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國小校長林建棕表示,多數生長於都會區的學童、家長,天天吃米飯、蔬菜,卻無法體會「粒粒皆辛苦」道理;2年前創校時,同步闢建600平方公尺農園,規畫稻田、菜園、果園、堆肥區,推動「食農教育」。
他說,鼓勵將自然課搬到農園,讓學童體驗、學習生態永續,其中,100平方公尺稻田,以「新市米」為名,3月由五年級學童插秧,輪流日日灌溉、除草,經120天生長期後結穗纍纍,昨歡笑收割。
60多名學童與師生不畏豔陽,手持鐮刀,割下一束束飽滿稻穗,並實際操作古早打穀機,體驗打穀、脫殼流程。
林建棕笑稱,因氣候問題,今年產量較去年略少,約為80斤,連麻雀也來搶食收成,證明天然有機。
林建棕說,都市農園讓學童真實體驗,這才懂得農夫耕作的辛苦。收成將作為午餐米飯來源,小朋友吃親手種植、收成的稻米,會有更深刻體驗。
淡水區農會表示,與校方攜手推動食農教育,無償提供稻米、蔬菜,並出動「綠志工」指導耕作技巧,小朋友親身經歷完整稻作流程後,相信更懂得「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
#午餐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