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大學微藻研究團隊利用工廠排放廢氣及養殖魚塭廢水養殖微藻,發展微藻減碳技術,1公斤微藻可「吃掉」2公斤二氧化碳,成為台灣邁入減碳時代的新利器,並可轉化微藻萃取出保健食品、高經濟價值飼料營養添加劑,讓廢氣也能變黃金。
全球溫室效應持續惡化,台灣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必須減半,科技部「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由成大、交大、中山及東海等研究團隊,耗時6年投入二氧化碳轉化生質燃料及化學品關鍵技術開發,已成功發展微藻減碳技術,有助節能減碳,並發展綠能產業。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特聘教授張嘉修表示,微藻是地球上利用光合作用減碳效率最高的生物,1公斤微藻可以吸附2公斤二氧化碳,速率比樹木強20倍,與中鋼合作的實例指出,微藻可去除煙囪6成的二氧化碳,以工廠為例,在1公頃土地養殖微藻,一年可減碳400公噸。
張嘉修說,台灣可說是亞洲最適合培養微藻的環境,研究團隊也在成大安南校區,建置一套全球學術界目前規模最大的的微藻養殖示範場,目前研發數十種微藻,例如小球藻、藍綠藻,具吸收高二氧化碳、耐高溫、高油脂三高特性,非常適合製成生質柴油。
此外,隨著海洋資源枯竭,養殖魚業、畜牧業飼養所需的魚粉,近來價格高漲,還有漁民買不到,未來微藻也可替代魚粉,因為富含維他命,還可以研發成飼料的營養添加物,研究成員陳俊延說,「1公斤的微藻飼料只能賣50元,但1公斤的微藻營養添加物可翻漲至2000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