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在2015/8/18公布了最新版Android M的正式名稱,也就是Marshmallow (棉花糖),令人不禁想要回顧一下Android版本名稱的變化。或許可以讓你體會一下Google這個高科技公司的赤子之心。
其實Android 1.0以及1.1版,都還是以機器人命名,但到了1.5版本之後,就改使用甜點來命名,並且名字依循著英文字母的順序。接著來看看每個版本的重要更新功能吧!
■Android 1.5 Cupcake(杯子蛋糕) (於2009年4月30日發表)
此版本加入了虛擬鍵盤,支援桌面程式(Widget)以及中文顯示。
■Android 1.6 Dount(甜甜圈) (於2009年9月15日發表)
加入重新設計版面的Android Market,可支援手勢控制以及CDMA網路。
■Android 2.0 Éclair(法式泡芙) (於2009年10月26日發表)
加入相機支援數位變焦、相機內建的閃光燈、瀏覽器開始支援HTML 5。此後Android 2.0.1以及Android 2.1都是同樣名稱。
■Android 2.2 Froyo(凍酸奶) (於2010年05月20日發表)
支援將App安裝到SD卡的重要功能,還有Wi-Fi熱點功能。Android 2.2.1也採用同樣名稱。
■Android 2.3 Gingerbread(薑餅麵包) (於2010年12月07日發表)
因應Android裝置螢幕開始有越來越大的趨勢,此版本新增對更高解析度的支援。此外,也可支援螢幕截圖、NFC以及Google Talk視訊。
■Android 3.0 Honeycomb(蜂巢) (於2011年02月02日發表)
Android 3.0是專門為平板電腦開發的版本,擁有專為平板電腦設計的介面,並可支援多核心處理器。
■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冰淇淋三明治) (於2011年10月09日發表)
相機內建全景(Panorama)模式,此外推出了Android Design及Holo主題,並將官方應用全部覆寫為Android Design。
■Android 4.1 Jelly Bean(果凍豆) (於2012年06月28日發表)
啟動「黃油」計劃(Project Butter),號稱可以讓Jelly Bean的體驗像「黃油般順滑」,大幅提升了使用者頁面的速度與流暢性。此外加入了Apple Siri的勁敵─「Google Now」。Android 4.2以及Android 4.3也沿用相同的名稱,Android 4.2加入對多使用者的支援以及Miracast;Android 4.3則新增支援「藍牙低功耗」功能(藍牙4.0)還有OpenGL ES 3.0以及4K的支援。
■Android 4.4 KitKat(奇巧巧克力)(於2013年10月31日發表)
加入全新Java 虛擬機運行環境ART,之後的四個版本更新都沿用相同名稱。並支援語音開啟Google Now、全新整合NFC、Emoji Keyboard,並完全封鎖Adobe Flash player功能。
■Android 5.0 Lollipop(棒棒糖)(於2014年10月16日發表)
支援64位元處理器、Bluetooth 4.1,並採用全新Material Design介面。預載省電及充電預測功能。Android 5.0.1、5.0.2、5.1、5.1.1都是同名字。
■Android 6.0 Marchmallow(棉花糖)(於2015年05月29日發表預覽版)
限制APP存取權限、增加Android Pay,支援USB Type C,可進行更快速的充電,並原生系統支援指紋識別功能。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