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長陳駿季今天表示,目前全台新鮮菇類年產量約14萬公噸,產值逾122億,約佔整體蔬菜總產值的1成7,是國內極為重要的產業。
不過近年來因全球氣候暖化,導致適合菇類生長的春天和秋天時間縮短,加上菌種老化及退化,木屑短缺等因素,使產量趨減,以香菇為例產量大約減少2成,生產成本也漸提高。
為解決菇類產業面臨的問題,農試所開發出液態菌種生產技術,並進一步開發以稻草及杏鮑菇栽培殘餘的木屑替代,節省生產成本,試驗所植物病理組助理研究員呂昀陞表示,經估算平均每包成本可省10元,產量則可從目前的250克提升至350克。
除研發栽培技術外,農試所也培育出可因應氣候變遷的耐熱香菇品系,及具保健潛力的高多醣含量舞菇品系,進一步開發毛木耳、紫丁香蘑雨花臉香蘑萃取物應用技術、銀耳萃取及護膚應用技術等,結合保健食品、預防醫學及臨床應用面向開發多元化菇類產品,創造產業新用途。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