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來臨,是否有足夠的人才(力)決定各單位的成敗。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直言,大陸找不到那麼多頂尖人員,因此「忍痛」向美國矽谷求才,而台灣的隱憂則是停留在過去的經營模式,限制人才發揮;權威學者提醒,台灣恐因過去太成功的經驗,成為邁向大數據中一大挑戰。
《遠見雜誌》17日邀請大數據權威專家麥爾荀伯格、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桃園市長鄭文燦等產官學界代表,暢談大數據中相關人才培育、產業與政府應用等問題。
雖然獵豹移動是大陸公司,但傅盛說還是得去矽谷和Google、FB搶大數據人才,「這實在很痛」(暗指要付出更大的薪資成本),因為大陸的教育體制只是給學生標準化題目,很難養成大數據所需要的開放頭腦與思路。
此外,台灣有全球一流人才,但可能是因為工業時代的成功,讓整個社會的思維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的商業、投資模式,限制人才發揮,不過只要產業環境改變,很有機會「彎道超車」,鼓勵大家勇於創業。
麥爾荀伯格認為,或許大家認為會寫程式、懂統計分析,能處理未結構化資料的人就是人才,但這些只是技能,光這樣是不夠的,得要能看到訊號背後的商機、利潤,而台灣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基本挑戰,其中一個是因為過去工業化時代太成功很難改變思維。
(旺報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