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草莓產地有9成位於苗栗縣大湖鄉,為降低化學農藥的施用,苗栗農改場歷經5年,研發出新型環保無毒的微生物農藥,並以蟲吃蟲的生物防治方式,預防及減輕草莓病蟲害,減少使用化學農用,確保食用安全。
苗栗農改場場長呂秀英表示,草莓屬於連續採收作物,農民為防治病蟲害,造成施藥密集的情況,而採果期間常見的病蟲害有灰黴病、白粉病、蚜蟲、葉螨及斜紋夜蛾等。
農改場從土壤中的上千株菌種中,挑選、研發出「苗栗活菌1號」,此菌種可耐80度高溫,且能促進根系發育,經田間試驗成果,可有效降低74%的灰黴病,白粉病發病率降低25%,並讓草莓結果率提高3成。
針對蟲害的部分農改場也研究以生物防治的方式解決,例如蚜蟲及葉螨的天敵有草蛉及小黑花椿象,而喜愛啃食植株嫩芽的斜紋夜蛾,則可以黃斑粗喙椿象防治。
呂秀英說,藉由不同的生物防治工具,即可大幅減少或免除化學農藥施用。目前已有民間有機肥料廠商取得黃斑粗喙椿象及草蛉的專利技術,協助生產供農友使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