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最新研究顯示,2015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熱絡,包括日韓及中國等電池廠產能因此滿載,並加速在中國的電池產能布局。圓柱型鋰電池在IT(資訊科技)應用的產能逐漸受動力電池擠壓,下半年出現短缺情形。然而今年1月起中國陸續發布新能源車補貼整頓措施,讓市場態度轉趨觀望,動力電池需求減少,紓緩了對IT用鋰電池的產能排擠效應。

EnergyTrend研究經理呂理舜表示,2015年第四季IT用圓柱型電池供給呈現短缺,價格止跌。EnergyTrend預估今年第一季IT用圓柱型電池價格有機會上漲,後續能否成功轉為賣方市場,端視中國新能源車的政策走向。

高分子電池方面,因中國二線供應商積極壓低價格以切入市場,去年第四季仍可見到價格戰,然而今年第一季在新進者的產能投入下,價格仍有機會下滑。

方形電池在滲透率尚未拉高的情況下,再加上產能變動不大,今年第一季價格只有例行性約-2~3%的波動。

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原規劃2017至2018年將在2016年基礎上減少20%,2019至2020年減少40%,2020年後全面停止。然而中國財政部今年1月暫停新能源汽車補貼,而後在3月初宣布續行,並訂下地方政府補貼範圍標準加以控管。工信部裝備工業司也宣稱,考慮動力電池安全問題,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種種行政措施引發產業界譁然。

中國持續引導電池芯關鍵材料國產化,以能量密度為產業升級指標。在補貼逐年降低的壓力下,廠商力圖升級產品效能以降低成本。目前鋰離子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可達每公斤180瓦時以上,單體成本降至2 RMB/Wh以下。雖提前達到規劃目標,卻忽視電池芯在安全性、壽命等重要性能,導致近年乘用車、公交車等載具陸續產生安全問題。尤其如微型車等部份竄起的利基型車種,為達雙一百(時速、續航力100公里)的補貼規範,不惜採輕量化車輛平台進行改裝,安全性更加堪慮。

呂理舜指出,雖然中國近來無論在補貼、產品規格等門檻加嚴,都讓市場對中國電動車的前景感到擔憂,但若仔細檢視相關政策,可發現中國官方正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希望透過更周延的補助政策與產品規範促進產業升級,使電動車的成熟度能與傳統汽油車抗衡。中國政府透過補貼雖創造出產業短期榮景,但長期仍要靠引導而非獨厚的方式促進產業發展與提升,才能彌補自身於汽油車市場落後的態勢,搶占電動車市場先機。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