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手縣大槌町的「小槌第8組合屋團地(社區)」至今還有94戶,193人居住。(黃菁菁攝)
岩手縣大槌町的「小槌第8組合屋團地(社區)」至今還有94戶,193人居住。(黃菁菁攝)
岩手縣大槌町「小槌第8組合屋團地(社區)」的自治會長,66歲的芳賀廣安說明垃圾堆置場的管理。(黃菁菁攝)
岩手縣大槌町「小槌第8組合屋團地(社區)」的自治會長,66歲的芳賀廣安說明垃圾堆置場的管理。(黃菁菁攝)
岩手縣的大個口(Ogakuchi)一丁目公營住宅是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賑災款興建,首批落成的公營住宅社區,故屋外立有感謝台灣人民的紀念碑。(黃菁菁攝)
岩手縣的大個口(Ogakuchi)一丁目公營住宅是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賑災款興建,首批落成的公營住宅社區,故屋外立有感謝台灣人民的紀念碑。(黃菁菁攝)
岩手縣的大個口(Ogakuchi)一丁目公營住宅是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賑災款興建,有3成居民是獨居老人,他們看到台灣記者格外親切。(黃菁菁攝)
岩手縣的大個口(Ogakuchi)一丁目公營住宅是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賑災款興建,有3成居民是獨居老人,他們看到台灣記者格外親切。(黃菁菁攝)
岩手縣的大個口(Ogakuchi)一丁目公營住宅是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賑災款興建,家家戶戶都有小菜圃。(黃菁菁攝)
岩手縣的大個口(Ogakuchi)一丁目公營住宅是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賑災款興建,家家戶戶都有小菜圃。(黃菁菁攝)

岩手縣大槌町(相當於鄉)的「小槌第8組合屋團地(社區)」的自治會長,66歲的芳賀廣安說:「當初說要住在組合屋2年,一晃眼5年過去了,至今還無法搬家。」「現在建築費高漲,與2年前蓋新家的人相比,我們的經濟負擔更沈重了。」

大槌町的填土加高地基工程延宕,至今年3月還有約3000名災民住在組合屋,岩手縣計畫蓋的災害公營住宅預計3年後才會全面完工。

平房、公寓大樓等公營住宅完工後,災民可依自己的意願登記申請,最後抽籤決定,結果往往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組合屋雖不用繳房租,但因窄小又冰冷,故大多數人仍期待能有家可歸。

芳賀說,他的公司和住家全被海嘯沖走了,現在擔任町公所的臨時職員,和妻子兩人住在組合屋,以後想蓋自己的家,但因建築費高漲,一度想放棄,後來決定再努力看看。

芳賀表示,住宅全毀的受災戶可請領中央政府200萬、岩手縣100萬和大槌町200萬日圓,共500萬日圓(約新台幣145.6萬元)的補助金,但蓋新房估計至少需2800萬日圓(約新台幣815萬元),故2300萬日圓以上要自己貸款籌措。住在組合屋的災民們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能視實際情況再追加住宅補助金。

岩手縣的大個口(Ogakuchi)一丁目公營住宅是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賑災款興建,首批落成的公營住宅社區,共有70戶,約130人居住,入居率是100%,其中有23戶是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

在這個社區碰到居民時,只要聽說是台灣人,就會聽到一連串的感謝。屋外有感謝台灣人民的紀念碑,集會所外牆上的壁畫、玄關的天燈等都來自台灣。

這個木造式長屋建築社區,分為平房及2層建築兩種房型,內部規畫1至4房,搭配餐廳、廚房等供居民選擇,無障礙設施完善、公共空間寬廣,家家戶戶都有小菜圃。

社區的自治會長川崎雅士說,阪神大地震後,公營住宅老人集中,發生許多孤獨死事件,故自治會和大槌町社會福祉協議會會派人定期挨家挨戶拜訪。

川崎說,有些住戶足不出門,不喜歡與人接觸,而且過去住慣了獨門獨戶的大宅院,現在隔壁一點聲響都會介意,處理這樣的訴怨也是常有的事。

79歲的岩間幸子、72歲的佐藤孝子和81歲的佐藤美津子是從不同的組合屋社區搬來的,他們有兩人因震災喪偶,3人經常串門子,成為彼此的依靠。表面上活潑開朗的3人,提及起往事仍不禁感傷落淚。

岩間說,唯一不便的是,社區沒有商店,只能靠每周兩次的流動小販或託人開車到外面購物。

#岩手災民 #組合屋 #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