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城大天守、宇土櫓、戌亥櫓的震災受害情形。(黃菁菁攝)
熊本城大天守、宇土櫓、戌亥櫓的震災受害情形。(黃菁菁攝)
熊本市決定在2019年以前先修復天守閣,以作為「復興的象徵」。(黃菁菁攝)
熊本市決定在2019年以前先修復天守閣,以作為「復興的象徵」。(黃菁菁攝)
 熊本城事務所所長補佐梅田雄介9月中旬向外國記者團說明熊本城的受害情形。(黃菁菁攝)
熊本城事務所所長補佐梅田雄介9月中旬向外國記者團說明熊本城的受害情形。(黃菁菁攝)

4月14日、16日發生2次震度7以上的熊本地震,使日本名城「熊本城」受重創,才短短5個月,熊本城的遊客逐漸回流。熊本城旁的飲食街「櫻之馬場 城彩苑」的負責人佐佐博文說,現在是看熊本城殘缺面貌的難得機會。

熊本縣觀光的象徵熊本城建於17世紀初,占地2萬3600平方公尺,城牆周邊長達5.3公里。天守閣於1877年曾遭祝融,1960年在市民的捐款下得以重建,但其他的櫓(瞭朢樓)、城門、圍牆等13棟建築仍是400年前的,因此被日本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記者9月中旬走訪熊本城時,受害的建築物都被圍了起來,遊客仍可從外圍看到城內巨石、屋瓦陷落的受害情形。熊本城參觀入口處約因落石阻斷通路而禁止通行,不少民眾遠遠地用相機記錄下熊本城災後的面貌。

熊本城事務所所長補佐梅田雄介紹地震發生後的情景時表示,「第1次地震時樂觀地認為,熊本城雖然有些損壞,但花幾年應可重建。沒想到還有第2次大震,我在停電的情況下,拿著手電筒巡視災情還一直有餘震,除了覺得可怕之外,還感覺很悲傷,回想起來都想落淚。」

熊本城的重建工程浩大又費時,梅田介紹說,先將掉落的石塊運到空地上,將石塊的表面拍照後,對照原來石牆的相片,在每塊石塊上編號,之後先在圖面上重組,確定無誤後再堆砌上去,目前還在研究是否該加裝耐震補強的設備。

梅田指出,天守閣下方有樁支撐著而沒倒,但因部分城牆的石塊塌落,所以現在看起來有點左傾。城內的熊本市立熊本博物館目前休館,裡面的古文物都已搶救到其他博物館暫時保管。

梅田表示,熊本城的重建工作無論在技術上或資金上都很困難,熊本市已發動捐款,預定20年才能修完。熊本縣將於2019年舉辦國際運動大賽,為了讓國際友人能看到熊本城的原貌,熊本市決定先趕工修復天守閣以作為「復興的象徵」。

#熊本 #重建 #地震 #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