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與臺北市的都市形貌,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自1998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通過後,藝術不僅走入各式公共空間,形式也更為多樣豐富。同時間,因為捷運淡水線開通,讓臺北車站至中山站一帶成為早期公共藝術設置的場域。而捷運自施工至開通所形成的都市地景與產業消長,成為臺北發展歷史重要的篇章。在新舊變遷之間,「2016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依循此脈絡,以「Seeing the Unseen」為主題,即日起至12月28日帶領民眾「遇見看不見的臺北」。

2016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所規劃的4件作品,分別以遇見看不見的臺北人地事物為主題,包含遊民、移工以及同志;城市隱藏的街區角落;每個臺北難忘的故事、創意與夢想,以及今昔的產業變遷等當代議題,四大主題如下:

看不見的「人」:人權進步的爭取

座落於中山南路上的中正紀念堂一直以來是威權象徵,也成為人權與社會運動的發聲地,在衝突中造就更自由、更民主的社會。威權與人權,佇立在光譜兩端。希臘設計師Eugenia Antoniou的《彩虹之蝕》正是挑戰自然界中不可能同時發生的日蝕與彩虹現象,利用現代燈光科技,化不可能為可能,在日蝕的陰影之下,彩虹反而更加耀眼。

看不見的「地」:社會底層的角落

臺北車站座落於中山南路與中山北路的交界處,以交通樞紐之姿海納往來人潮。白天光鮮亮麗的城市面貌,在夜深人靜之時,車站廣場角落成為遊民棲身之地,假日的車站大廳則是移工聯繫感情、傾訴思鄉之苦的交誼廳。面對這些社會底層,我們總試圖漠視,而集體「看不見」正阻撓著社會進步。藝術家莊志維以雷射裝置作品《裝置微光計畫:車站》將臺北車站的川流人潮與車潮化為天際中的網,而雷射可見卻碰觸不到的性質,更直指被社會刻意忽視的社會底層,藝術家藉由微光點亮社會現象,更企圖帶來一絲「看見」的希望。

法國藝術團隊Mickaël Martins Afonso和CarolineEscaffre-Faure創作《白日夢》。(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法國藝術團隊Mickaël Martins Afonso和CarolineEscaffre-Faure創作《白日夢》。(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看不見的「事」:跳脫現實的夢想

隨著捷運開通,帶來人潮與商機,中山站鄰近成為百貨公司與特色店家的齊聚地,許多新銳設計師與創意人滿懷夢想,在這裡分享他們的創作,文化創意產業正朝氣蓬勃地在這裡深根茁壯。法國藝術團隊Mickaël Martins Afonso & Caroline Escaffre-Faure將「夢」具象化,《白日夢》以蓬鬆潔白的雲朵象徵一個個未竟的夢想,在中山站線形公園上,邀請民眾停下腳步,埋首在雲朵中,短暫跳脫

文、現實。在這裡,有人正在圓夢,有人正在作夢,臺北就是一片充滿可能與希望的天空。

看不見的「物」:產業再造的可能

中山站至雙連站之間的巷弄,曾經以精湛的鐵工技藝創造臺灣經濟奇蹟,隨著社會變遷與產業更迭,如今赤峰街與興城街只剩下零星的五金零件、鐵鋪傳承著傳統工藝。都更夢竄流在老街屋為主的打鐵街巷弄中,與大馬路旁的嶄新建案形成兩個世界。傳產的去留,社區的活化都成了一抹切片,檢驗著都市的發展。曾代表臺灣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賴彥吉以《都市切片》,呈現他所觀察到臺北西區城市樣貌,工廠鐵皮屋造型的裝置作品,裡面是無限反射的鏡屋,透過窗洞映射出周邊環境,試圖引領民眾思考都市發展中被遺忘的事物。

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海報(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海報(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2016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除了4件臨時性公共藝術作品,展期間在捷運中山站地下書街(B41~47)設置公共藝術教育推廣據點「POP-UP微型地景基地」,陳列臺北公共藝術發展介紹,回顧今年甫舉辦的白晝之夜精采片段,許多難得曝光的公共藝術模型與影片紀錄,提供民眾近距離了解「公共藝術是什麼」的機會,並自即日起舉辦7場導覽與9場工作坊,其中主題式的導覽規劃街區記憶弄、藝術創意與穿越臺北今昔3大觀點,帶領民眾連結公共藝術與西區巷子內的生活感動,透過導覽美食、招牌字體、看不見的地下考古遺構等街區特色,走訪至少40件精采的公共藝術。工作坊則以五感為題,透過嗅覺、味覺、觸覺等體驗、觀察方式,喚起民眾對於那些看不見或是忽略的城市記憶。本次工作坊更特別安排「移工的人生料理」場次,讓民眾體驗移工朋友的飲食文化。活動報名及詳細資訊請見「2016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粉絲團 。

藉著「2016 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的舉辦,希望喚起這些被我們忽略或是曾經認識卻又遺忘、散落於街角巷弄中的城市記憶,並在「看見」與「看不見」之間重新討論公共藝術與都市脈絡之間的關係。

2016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時間│即日起至12/28

電話│02-2550-6775轉2024曾小姐

Facebook│Seeing the Unseen-2016年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劃

#文化快遞 #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