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帖1。(曹明正攝)
戰帖1。(曹明正攝)
戰帖2。(曹明正攝)
戰帖2。(曹明正攝)
戰帖3。(曹明正攝)
戰帖3。(曹明正攝)
戰帖4。(曹明正攝)
戰帖4。(曹明正攝)

高美館於3月25日美術節,推出對戰形式的展覽「高雄獎夢幻隊與四道戰帖」,由非系出高雄獎的藝術家提出戰帖,再邀請歷屆高雄獎得主接受挑戰,展覽形構出4個擂台,以對戰方式讓藝術家們同場較勁,展覽至7月23日止。

高美館指出,雖然名為「夢幻」,但不指涉如明星光彩與夢幻般無敵,而採取流通的「夢幻隊」廣義,即為某一特定行動,所集結的最佳人才,「高雄獎夢幻隊」即從高雄獎所評選、所成就的藝術家中,集合的一群。

展覽依高美館委託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蔡佩桂,針對歷屆高雄獎得獎者做了一項研究,將研究案轉化為一場對戰形式的展覽「高雄獎夢幻隊與四道戰帖」,猶如古人以文會友,至於高下則由觀眾自行評斷。四道戰帖如下:

第一道戰帖:都給你說就好了。

倪祥、蘇育賢、簡志峰 VS 陳敬元、吳其育

由倪祥、蘇育賢所提出的是「要洗CV嗎?」(你要把個人簡歷弄得漂亮些嗎?)簡志峰以「你知道這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嗎?」(您要一些西方經驗來參考嗎?)來挑戰;倪祥、蘇育賢邀請了多位未曾得獎的藝術家,以「偽展覽、偽得獎」的形式來參與,簡志峰則因在德國十多年的藝術經驗,以投影方式介紹給大家,但請大家以現場準備的望遠鏡來了解;接受挑戰的高雄獎藝術家陳敬元、吳其育以「禁斷時光屋」迎戰,對於獎項,藝術家是否一直在追求?想要得獎的慾望是否需要禁斷?作品常是藝術家的自說自話,同溫層都是身邊的知音,但藝術並非是你一個人的事情啊。

第二道戰帖:如果一輩子做藝術,那你要做什麼?

蒙面人K VS 周珠旺

蒙面人K提出的是數十年來持續的創作中,挑選了100件素描作品,而迎戰的周珠旺,則是以一系列挑戰眼球的油畫作品「石敢當」,來證明他能以繪畫這個行業來支撐他的生活。真正要一輩子以藝術為志,是否是愈來愈不合時宜的古典藝術家想像?對於我們,藝術的意義是什麼?

第三道戰帖:需要改變嗎?

周育正VS張立人、廖昭豪

藝術家需要延續得獎時的創作方式,做為往後的創作形象嗎?踢館藝術家周育正提出「東亞照明」作品,藝術家以廠商所捐贈的日光燈管轉化為藝術品在美術館展出,一般日常用品,成為美術館的典藏藝術品;而張立人以布坦克的靈魂與波西米亞小女孩兩者之間的關聯作為此次展出的作品;廖昭豪的鐵皮,取材自一般工地的圍欄,但是材質則轉換為紙漿。那麼,到底什麼是藝術?

第四道戰帖:能做能說?敢做敢說?

高雄獎研究團隊VS 許哲瑜、何孟娟、盧昱瑞、黃鈿翔

由蔡佩桂老師所領軍的研究案團隊,實地採訪3、40位歷屆高雄獎得獎藝術家,並錄製、剪輯這些影像,成為這次的戰帖內容;而對戰的高雄獎得主,有許哲瑜的「賣茶」、何孟娟的「公主好忙」、盧昱瑞的「工作桌1、2、3」及黃鈿翔的「住商」。許哲瑜的賣茶,源自於哥哥不願一輩子當公務員,轉而製作茶葉,然而乏人問津,於是許哲瑜決定幫哥一把,設計一套文宣,想將茶葉包裝得完美些,但哥哥想要「許哲瑜式」的設計,因而陷入矛盾的情境;何孟娟的公主好忙系列作品,則為編導式攝影作品及自創的保養品品牌的展示;盧昱瑞將其平常工作的工作桌,搬到展覽現場,實際說明其對藝術創作的熱愛;黃鈿翔「住商」將生活中的廁所場景與商場販賣美術用品的場所融混在一起,空間、環境的混雜,令人困惑。

#高美館 #高雄獎夢幻隊與四道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