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大研究發現,洗手用不含香料、塑化劑的肥皂,有效移除塑化劑達95%,比用水洗更有效果。(柯宗緯攝)
高醫大研究發現,洗手用不含香料、塑化劑的肥皂,有效移除塑化劑達95%,比用水洗更有效果。(柯宗緯攝)

台灣曾爆發塑化劑風暴,長期暴露恐對人體產生危害。高雄醫學大學長期實驗,找來28位受試者調查發現,勤洗手搭配不含香料、塑化劑的肥皂,透過界面活性劑,有效移除塑化劑達95%,比起用水洗更有效果,避免將有毒物質吃下肚。

高醫大環境醫學中心國際研究員林碧憶指出,小朋友是最常接觸到塑化劑,因常接觸含有塑化劑的玩具,或是有吃手指習慣,每天吃下的塑化劑DEHP量(最廣泛毒性最高分子)不容忽視;塑化劑也會影響孕婦生殖,尤以男嬰先天性異常風險越高。

她表示,團隊特別模擬現實生活DEHP濃度暴露,先找來一名受試者,在3天內分別以肥皂及清水各洗手6次,成果顯示肥皂移除效率可達95%,清水只有9%;事後再找來28名受試者,發現結果相同,不因性別或手掌大小有顯著差異。

她提到,根據世衛推薦正確洗手步驟,應為「內外夾弓大立」分別是從掌心、手背、指縫、指背、大拇指、指尖等洗手約30秒,肥皂建議用手工皂,最原始不添加化學物質的,即可杜絕塑化劑殘留。

林碧憶說,這項研究成果,今年3月發布在國際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頭;勤洗手是簡單預防疾病方法,全球統計發現只有19%如廁後會用肥皂洗手,而洗手除了可預防流行疾病傳染外,也能有效移除手中化學物質暴露,降低健康風險。

#塑化劑 # 高醫大 #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