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財經弊案這麼多?若是沒有行政、司法的包庇,只靠財團根本玩不出把戲。」前台大法律系教授陳志龍直指,台灣不斷被掏空的主因,正是政府和財團勾結貪瀆犯罪。
信傳媒報導,任教30年陳志龍今年初退休後,不到半年時間出版《集團化公司治理與財經犯罪預防》一書,整本書的核心就是在拆解如大小肉粽串般的財經犯罪結構。第一層是「公貪瀆」,政府透過徵稅方式不斷從人民身上挖錢,卻又濫用稅金;接下來第二層則是,政府和私人集團共同「分享好處」,透過BOT、營建、基金會、金控等管道,再間接從人民身上吸金。
陳志龍舉兆豐銀洗錢案為例,鉅額罰金由全民買單,老百姓有權利知道真相,而不能以財政祕密、營業祕密搪塞,拒絕向人民說明。
「為什麼年輕人愈來愈窮?人民的錢一直不見?」陳志龍氣憤地說,政府就像一台漏油車,錢再怎麼補還是一直漏。他表示,若黑心企業被抓,正當的企業才有更大的空間,經濟自然朝正向發展,否則政府猛喊拚經濟也只是口號而已。
陳志龍再次強調「財經犯罪都與政府的包庇或不作為脫不了關係」,他笑說,這本書的內容把一票人都得罪光了,所以沒人敢幫他寫序。
文章來源:信傳媒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