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狀況》(楊嘉輝,香港)。
《消音狀況》(楊嘉輝,香港)。
《紅裙少女》(席德進,臺灣)。
《紅裙少女》(席德進,臺灣)。

差異創造多元化的可能,卻也可能帶來致命的一擊,而理解、慈悲和包容才是化解歧異和誤解的不二法門。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將是有史以來在亞洲官方美術館群以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為首推出,關於同志議題的研究展覽(在此泛指非異性戀性別認同者─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等的LGBTQ)。相較西方,在華人藝術圈與此相關的展覽研究付之闕如,尤其是官方美術館更處於一種無聲失語的狀態。這在強調以內容和議題多樣性為特色的當代藝術環境裡,如此的情況顯得相當弔詭與令人不解。當臺灣已經成為全球公認對於同志人權相對友善的地方,並已成為第一個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國家。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將在2017年與時代呼應,並和歐洲美術館同步契機下推出「光‧合作用」國際巡迴展,絕對是格外具有劃時代性的歷史象徵。

跨國呈現同志藝術 非異性戀者不是罪

「光‧合作用」於策劃之初即著眼於國際巡迴的企圖心,首站藝術家的選擇將聚焦放在與文化、歷史、語言、地緣關係和族群背景相近的臺灣、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四地,另外也包含了美國和加拿大華人,共計22位藝術家參與。希望未來展覽能以此作為基礎,向外延伸擴展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名單,並至亞洲其他國家巡迴展出。透過視覺藝術的表現方式,回應當代華人同志的歷史、文化、政治和現實的發展與困境,以促進人權平等,增加整體社會對於同志的關懷與接納。

千百年來,在以異性戀的世界觀點與價值系統,作為人類整體社會結構的主流思想下,人們的社會身分或文化身分一直處在一種固著、普遍及本質上的認定。非異性戀者被異性戀者(「我」、「主體」)視為他者(「他們」、「客體」),更因為在認同、思想及行為上的差異,成了變態者、背德者或犯罪者而受到壓抑與霸凌。當價值一旦成為主流,很有可能以其權力優勢排擠他者,可以理解的是,世界上永遠存在著差異,在對於差異本身的處理態度,才是造成、避免壓迫產生的本源,諷刺的是,LGBTQ族群日常面臨的就是如此真實的生存困境。

為LGBTQ困境發聲 由愛帶起平等人權

本次展出作品之一《消音狀況》(楊嘉輝,香港)有意識地抑制日常主導的聲響,抽離主要的「前景」聲,透過重新調整不同聲音層的方式,使其以另類的形式呈現,誘發觀者省思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關係與態度,揭露「不被聽到」與「被邊緣化」,並為其發聲。臺灣的藝術家莊志維,在面臨無所不在的壓迫,以作品《黑暗中的彩虹》為本次展出,透過同志族群成長過程中的集體經驗和記憶,將遭遇到的言語攻擊,甚至身體創傷所造成的傷痕,經由作品揭露LGBTQ面臨的生命傷痛,並經由象徵包容、同理心與愛的彩虹照耀,共同朝平權道路邁進。

「光‧合作用」作為第一個在華人官方美術館展出的同志議題展覽,作品年代橫跨近50年,本質上就是一個二戰後華人同志的生命史與相關議題的藝術史切面。作品觸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聚焦於同志們面對真實困境、現實與極有可能在未來創造的社會結構翻轉。期待「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以價值和觀念上的歧異凸顯展覽的起意,在性別多元議題的激撞下,為臺灣與亞洲社會帶來價值、觀念和思想上的變動。一如植物行光合作用為生命創造的希望與動能,進一步在縫隙、間隔之間對看、凝視及理解,使那些固定、不變與偏執的流動,為人們思想價值上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而這些所有的投入,即是根基於對世界人權的平等期待,以愛作為出發。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時間│9/9~11/5,週二至週日10:00~18:00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票價│50元

地點│02-2552-3721

#文化快遞 #藝術 #同志議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