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最近公佈的資料顯示,無人機蜂群作戰系統已進化,能將無人機從在地面發射/回收,轉移到空中作業。換句話說,中國無人機能直接在戰場上進行空中發射和回收,就像一個機動空中蜂巢,蜜蜂可以遠端完成「採蜜」任務後,安全返回蜂巢。

據大陸軍事網迷彩派報導,資料並顯示,中國的無人機蜂群作戰系統還能執行「群偵察監視」,「群干擾」與「群打擊」等任務,目標物件則是敵方的大型水面艦艇。

事實上,早在2013年時,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的報告便指出,中國的無人機編隊可能會採用更先進的技術,並擁有針對美國航母發動「蜂群」攻擊的能力。而近年來隨著無人機、自動系統、人工智慧,大數據與網路等現代尖端科技領域迅速發展,中美的無人機「蜂群」戰術都從概念階段走向實踐階段,而代號「蝗蟲」的美國的「低成本無人機群集技術」(LOCUST)已廣為人知。

不久前,中國舉行了「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其中便出現了無人機蜂群作戰系統。

據軍事專家對迷彩派分析,無人機蜂群作戰系統以水面艦,尤其是大型水面艦作為目標,其實非常合情合理。

除了大型水面艦目標大、價值高,機動能力較差外,目前大型水面艦的防空系統設計目標,主要是防禦超音速巡弋飛彈和噴射戰機。即使是航空母艦編隊,在面對一大群擁有高度自主能力、彼此協作的無人機時,也會束手無策。

以美國海軍大量裝備的神盾戰鬥系統為例,這套世上最成熟,也最好的艦載武器系統集合了AN/SPY-1相控陣雷達、多類感測器、干擾器、誘餌彈、「標準」系列防空飛彈,127毫米艦炮與2座「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而能有效發揮攔截無人機「蜂群」的武器系統,目前只有「密集陣」近防系統。

在美國組織的試驗中,當由8架無人機組成的集群進行攻擊時,平均有2.8架無人機能避開攔截系統。如果無人機數量增加到數十架,結果可想而知。

相較於各種反艦飛彈一次性的成本付出,中國的無人機蜂群作戰系統有相當一部分還能在回收後,繼續執行下一次任務,而這將使攻擊成本大幅下降。

不過,分析指出,中國的無人機「蜂巢」作戰要想實用化,仍得面對複雜的技術問題。例如,無人集群智慧作戰系統的建構、運行方式、動態管理,編隊控制與指揮控制等。此外,在航程、航時、航速,感測器與打擊武器等方面,一般小型無人機難以滿足要求。同時,如果選擇運輸機作為空中發射/回收平臺,有機動性,自衛能力與隱形性能都較差的情況,如果需要在敵方目標防區外活動,無人機的性能就需要提高。

文章來源:中國無人機蜂群系統全面進化 已具備攻擊美航母能力
#中國 #無人機 #蜂群 #航母 #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