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台灣前,在日本看到花蓮地震的消息,真的嚇了一跳。」日本繪本作家小林豊熱愛台灣,2012年起多次來台,以台灣為主題創作繪本,他也曾走訪花蓮取材,到過近日受地震嚴重影響的花蓮市區,而剛出版的繪本《遙遠的歸鄉路》,正是改編自發生在花蓮秀姑巒溪口的歷史事件。
1802年,日本漁船船長文助的船在海上遇難,順著黑潮帶引,一路漂流到花蓮的秀姑巒溪口,被當時生活在秀姑巒溪一帶的阿美族原住民拯救,甚至與原住民一起住了好幾年,才輾轉回到日本長崎。當時正在鎖國的狀態的日本,將文助視為犯人審訊,因此在審判所留下了詳細的文字和圖畫紀錄。
「日本和台灣都是黑潮經過的區域,以前因為船難漂流到台灣的日本人其實不少,也有留下其他紀錄,但文助的故事最完整。」小林豊於是參考史實記載,改編成船長文助與男孩市松的漂流記,繪本中,文助和市松在秀姑巒溪的阿美族部落住了5年,兩人才輾轉經由中國,重回日本。
「我想透過繪本告訴現在的孩子,在18、19世紀,大海不像現在被國界分割。從海洋的角度來看,無論日本、台灣、中國,其實都是同一片海洋相連的文化圈。」小林豊也表示,他特別喜愛東海岸,「我第一次到台灣東部時很驚訝,因為這裡的氣候、植物、景觀,和日本真的很像。」
小林豊生於1946年。1969年,他念完社會學,決定到英國學藝術,卻發現自己對歐洲無感,想要回日本。因為沒錢買機票,他選擇走陸路,以徒步和各種陸上交通工具,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才回到日本。
小林豊表示,「我沒錢,卻有很多時間。每到一個地方,就先用當地語言跟人打招呼。一路上風塵僕僕,當地人看我走路旅行很辛苦,也會給我水喝,甚至還會帶我去他們家,但也被人丟過石頭。」
這趟「壯遊」開了小林豊的眼界,「世界上陌生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只是隔著距離遠遠的看,不親自走訪,就無法用平視的視角來觀察,不可能真正認識那裡。我想靠自己的腳來移動,親自用眼睛看,回到人跟人之間的真實交流,感受當地的氣氛。」
從1970年代開始,小林豊就展開他的旅途,走過中東、亞洲各國,他用速寫、筆記和攝影,親自走訪的地區,就成為他創作的素材。他的作品曾入選日本美術展覽會,出版過20多部繪本,前一本繪本《Taiwan風之旅》也是以台灣為題。
小林豊表示,「我第一次來台灣也是1970年代,從那時到現在,台灣也變了很多。台灣真的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未來也還會以台灣為題材創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