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號稱是「萬物之靈」,這反應在我們這個物種具有超強的創作工具能力,在地球的歷史上,人類是唯一會發明機械、自動化、電力和廣域通訊的物種,不但行跡全球,甚至進軍太空。但是,我們人類是地質上第一回出現的萬物之靈嗎?還是在幾百萬,甚至幾億年前的地球也曾經也有智慧文呢呢?如果有,我們能在地質上發現嗎? 這種看似是科幻小說的題材,其實也可以很學術的分析。
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一篇專文就討論這個有意思的話題,美國航太總署高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蓋文.舒密特(Gavin A. Schmidt)和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天文學家亞當.法蘭克(Adam Frank)在聊天時以專業分析:遍級全球的高等文明如果滅絕了,能在地質裡留下怎樣的紀錄?
蓋文.舒密特並不相信有所謂的上古超文明,他不認為侏羅紀的恐龍曾經建立過什麼城市或車站。然而有一天,當舒密特在完成一場關於全球暖化可能影響我們生存的演講後,亞當.法蘭克叫住了他,並問道:「你怎麼知道我們人類是地球至今為止唯一的文明?」
接著兩人就聊到了「志留紀人」(Silurian),這是英國著名的科幻劇超時空奇俠(Dr Who)曾經出現的種族,這種志留紀人是一種高智能爬行類所演化的,出現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然而因為地球的地質變動,也就是他們文明的世界末日,多數志留紀人都滅絕了,只有少數者冬眠了4億年,然後在現代人類文明時代甦醒。
假如4億年前真的有這麼一個超級文明,在經歷地質變動後,我們還能查覺他們曾經存在過嗎?因此這場討論被稱為「志留紀假說」,兩人並且聯名發表了一篇「志留紀假說:在地質記錄中如何發現工業文明 」的類學術報告。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幾千年前的文明遺跡,並且神往當時的傳奇故事,但是「幾千年」對於地球地質年代來說仍是一瞬間,要是將時間推延到數千萬、或數億年,情況會變得更加複雜,能留下的完整的遺跡,幾乎是不可能。

然而現在人類的工業文明已經推向了全球,人類的集體活動,已造成地球環境極深遠的影響,比如,現在工業化肥的發明,能夠有效餵飽70億人口,但這也意味著我們正在將地球的氮,流向糧食生產,因此未來的科學家(不一定是人類)應該可以從我們這個時代的沉積物,看到大量氮的特徵。同樣的,我們大量應用稀土元素,就會在地質痕跡中發現稀土突然變得極為貧乏。然後就是塑膠,研究表明,我們製造了太多的塑膠垃圾,這些塑膠垃圾會被風化與海浪磨碎成粉末,使海中充滿了微小的塑膠顆粒,最終在地質結構裡形成一片「塑膠層」,將是未來地質學家判斷文明的依據。
說到塑膠,自然也要談到主要原料石油,我們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時,將碳釋放回大氣層中,也就引發溫室效應,使溫度增加,這將導致海洋溶氧量下降。有一種說法是,海洋缺氧的環境,有助於觸發製造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所需的條件,也就是創造新的石油。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一個濫用石油的文明,會導致它的消亡,卻也可能替未來的新文明播下種子。
若是如此,那麼我們現在所汲取的石油,會不會是上一個文明所留下來的? 五千六百萬年前,地球經歷了古新世-始新世兩個很熱的時代,在這段期間,地球的平均氣溫比我們今天要高出10度。那是一個幾乎沒有冰的世界,兩極的夏季均溫達到20度。那是不是上古超文明造成的溫室效應?幾乎肯定不是,因為當時均溫上升的速度是幾十萬年出現的,而「人類世」僅花了200年的時間達成,過去幾十億年的歷史中,從未有過如此之多的埋藏碳,被如此迅速地拋回到大氣中。因此,我們在地質記錄中看到的同位素峰值,可能不足以符合志留系假說。
總之,通過這些討論,對研究人類工業文明對地球環境的影響,或是尋找地外生命的痕跡,可以提供一些啟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