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強化毒化災應變機制,提升人員危機應變能力,工研院16日與「日本海上災害防止中心」(MDPC)共同簽署「毒化災應變締約合作備忘錄」,建立應變技術及專業知識合作,未來將強化台日雙方毒化災與提升事故防災應變能力。
代表簽署備忘錄的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胡耀祖表示,目前常見的化學品已高達6萬多種,操作稍有不慎即會傳出化學災害事故,包括工廠火災、毒氣洩漏、有毒化學槽車翻覆、勞工職災等,每年的化災疑慮通報事件已從300餘件,竄升至400餘件。
工研院為協助國內產業快速切入毒化災應變,1996年即已創建台灣第1個緊急應變諮詢中心,緊急救援服務遍及全台,近年重大事件包括高雄氣爆等意外,工研院都有參與救援。
胡耀祖說,今年工研院更與日本海上災害防止中心進行交流,未來將持續推動國際災害應變交流平台,建立跨國專業服務網等關鍵性工作,在環保署化學局支持下,期望藉由與日本海上災害防止中心共同合作,組成國際化災應變交流平台,以提升國內產業界的應變操作及防護能力。
日本海上災害防止中心理事長岩男雅之則表示,MDPC自1976年成立以來,一直針對海上重大意外災害及汙染事件進行災害資訊蒐集處理、國際防災業務合作、災害訓練以及應變諮詢服務。
2014年更開始從事陸地災害應變業務,希望經由此次備忘錄的簽署,結合台日雙方在毒化災害防災應變的經驗,共同建立相關資訊及事故應變經驗交流平台,增強每個地區的防災能力。
而在雙方簽署備忘錄後,工研院也展示時下最新的VR虛擬實境操作訓練課程,受訓人員可以在電腦模擬的毒化災害虛擬空間中,透過身歷其境的視覺呈現、音效環繞與互動回饋刺激,學習正確的災害處置應變知識。
此外,工研院也展示與環保署化學局歷時22個月打造的「低危害性常壓儲運應變聯防能力提升模組」與「高危害性高壓儲運應變聯防能力提升模組」兩台化災應變車輛,展現實際應用在實兵演練測試的28種課程,可強化第1線災害防救人員應變能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