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峻影像作品。(主辦單位提供)
邱國峻影像作品。(主辦單位提供)
馬立群影像作品。(主辦單位提供)
馬立群影像作品。(主辦單位提供)
於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展出的《逆景2》展場空間。(主辦單位提供)
於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展出的《逆景2》展場空間。(主辦單位提供)
於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展出的《逆景2》展場空間。(主辦單位提供)
於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展出的《逆景2》展場空間。(主辦單位提供)
繼2017年《逆景》首度於台北展出後,攝影創作者邱國峻、馬立群、鄧博仁三人再次合作,於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展出《逆景2》,與高雄民眾分享各自的創作心得與生活經驗。(主辦單位提供)
繼2017年《逆景》首度於台北展出後,攝影創作者邱國峻、馬立群、鄧博仁三人再次合作,於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展出《逆景2》,與高雄民眾分享各自的創作心得與生活經驗。(主辦單位提供)

繼2017年《逆景》首度於台北展出後,攝影創作者邱國峻、馬立群、鄧博仁三人再次合作,於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展出《逆景2》,與高雄民眾分享各自的創作心得與生活經驗。《逆景》所表述的除了對時空場景不可逆的掙扎外,更是以三位作者各自不同手法或媒材,施展召喚術般試圖將自己記憶或想像中的美好喚回。

鄧博仁持續以《2020》為題,與年紀大約20歲上下的學生共同創作,用攝影編導出一幕幕青春無敵的故事與夢想,這也讓鄧博仁在逆齡重返20歲的想像中,看到時下年輕人的創意、思考等與自己年輕歲月迥異,有感於此,便希望透過創作對話,留下更多屬於這個世代年輕人的故事。

馬立群這次展示是追憶5年前他所拍下的太陽花學運場景,當時的激烈與暴戾,如今他透過影片剪輯與聲音還原的重新處理下,更突顯出台灣社會受壓迫的處境。

擔任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副教授的邱國峻,所逆反的則是台灣傳統廟會的記憶。即使時代再進步,人們獲得救贖的渴望並未減少,無論是從過去的廟會神偶到現在電影中的超人英雄。

形式上來說,三位參展者相較於之前挑戰真實的影像嘗試又更進了一步。例如馬立群的影片延伸至整個空間,要讓觀眾入座感同身受,而鄧博仁除了影像作品,更讓參觀民眾寫或畫下觀展心情,希冀再次透過共同創作來蒐集更多的生活故事。邱國峻的作品也打破了單面攝影作品的呈現,而自創特殊的雙面刺繡法,讓正反兩面的影像世界遊走於展場空間中,也呼應生活中從不同角度思考,可觀看到不同的結果。

本次展出也是三人於2017年所組成的「柒玖捌」影像創作團隊,正式與高雄的攝影團體及影像創作愛好者的對話,希望對台灣攝影的未來交流能迸發出更多火花。

#創作 #影像 #攝影 #高雄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