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進黨一意孤行、一黨獨大主導之下,雖經延宕多時、爭議多方後,仍不顧許多歷史專家的諄諄告誡,在其同路人護航下,全面通過歷史新課綱,準備讓台灣未來學子接受這份既不專業、更缺乏教育理念的教書科課綱。為了捍衛與挽救下一代,免遭受這種違反史學與教育原則的毒害,我們以沈痛心情,表示堅決反對到底,更希望民進黨迷途知返。我們的理由如下:
一,這是捨本逐末,擾民的課綱。這份課綱其實是好高鶩遠,眼高手低;歷史教育最重視透過時序、理解其因果關係,進而培養學子理解及判斷力。若學生連基本歷史事實時序都缺乏,又如何期待他們能清楚掌握各種歷史主題,進而討論?這無異於緣木求魚,更是對歷史教育本質的嚴重斲傷。當這份新課綱一通過,坊間已經盛傳,補習班準備摩拳擦掌,大賺一筆歷史補習之大財;這不是勞民傷財,什麼才是勞民傷財?
二,這是一本徹徹底底去中國化的課綱。省視這份課綱設計的初心與發想,無非就是要斬斷台灣與中國歷史、文化與民族的關係,它企圖從量變到質變,有計畫地清除中國史在台灣學子中的集體記憶。所謂量變即從最早歷史教育,台灣史僅納入中國史中的一節;其後在杜正勝時期,台灣史突然成為單獨一冊;最後,台灣史分量再企圖凌駕中國史,這是量變。質變上,把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一則讓「台灣國」偷天換日成為與東亞各國並駕其驅;再則,徹底讓中國與東亞其他各國如日本、韓國、朝鮮等,都是外國。至此台灣與中國成為國與國的關係;台灣不再直接承接中國文化、歷史與民族,而是多元的傳承;台灣再也不是中國人,而是東亞人。
三,這是一份急就章的課綱。因為充滿著政治算計,所以匆促,故而造成其後的教科書都將是粗糙不堪。如此的惡性循環,如何期待歷史教學現場的老師與學子們,都產生良好的歷史情境?
基於希望台灣學子們能接受一種可大可久的歷史教育,而不是受宰制於意識型態如此濃厚一份課綱,完全忘卻自己文化、歷史的根源,與歷史教育的本質,我們堅決要求教育部收回成命,懸崖勒馬,不可害人害己,遺禍子孫;我們更要呼籲所有熱愛與關心歷史教育的朋友們,一起拒絕這份課綱。
連署人:
陳淳斌(國立嘉義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吳東野(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楊開煌(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
周世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蘇子敬(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
蘇復興(國立嘉義大學外國語言學系暨研究所)
吳威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潘朝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
程玉鳳(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張麟徵(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
宋興洲(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吳昆財(國立嘉義大學歷史系)
黃麗生(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
李炳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楊志遠(吳鳳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金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副教授)
王明燦(大同技術學院)
蔡志昇(樹德科技大學金融管理系)
馮國豪(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
歐崇敬(中州科技大學)
伍少俠(台中二中)
劉康(輔仁大學哲學系)
楊自平(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周柏霖(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李芝(鵝湖月刊社)
曾昭旭(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周博裕(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執行長)
林書田(鵝湖月刊社)
黃兆強(東吳大學歷史系)
呂榮海(鵝湖月刊社)
魏美瑗(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
黃崇修(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名單增加中)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