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阻撓以核養綠公投再送件事件,18日登上國際媒體版面被美國富比士雜誌報導。報導稱,中華民國政府在拒絕收下超過2萬4千份由前總統及環境保護主義者收集,尋求在今年11月進行公民投票的連署書後,被指控違反選舉法律。

「我並非要求人民支持核能」,黃士修,31歲,核能流言終結者共同創辦人,他在中選會拒絕連署書再送件後,自上週二起在中選會門口展開絕食抗議。「我是要求台灣政府讓人民選擇」。
八月,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代言公投,並加入支持核能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在臺北街頭搜集連署書。吸引了主動支援及引發廣泛的媒體報導。
「反核現在是過時的趨勢」,馬說。如何處理造成全球暖化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成為趨勢。
以核養綠公投仍有可能符合投票資格。組織者稱已經在9月6日送交31萬5千份連署書,超過法律規定的28萬2千份。但是行動主義者稱公投的機會減少,當政府拒絕他們在9月13日企圖再送件2萬4千份連署書。
「這是瀆職」,國立清華大學核工所教授葉宗洸說。首先,他們(編按指中選會)持續更改截止期限,從9月14日改至10日,然後再改到6日。然後他們拒絕13日再送件的連署書。
組織者稱他們送交更多的連署書以增加過關的機率,但遭到技術性拒絕。
在一份聲明中,中選會稱「在每一階段有很小地彈性。為遵守此逐步程序,因此對中選會不可能接受第二次送件」。
但是黃說一位政府代表9月12日在電話中告訴他,這通電話黃有錄音。她會接受團體的再送件連署書,甚至告訴他在進入中選會後要從大樓內的哪個門進入以與她見面。
「24小時之後,中選會改變心意並對我們猛然關上大門」,葉教授說。
黃說,他們搜集連署書受益於廣泛地對現任反核政府的不滿。
當去年夏天半數家庭因缺電受害,在某種程度上與逐步淘汰核能有關,總統蔡英文看到她的聲望下滑,支持度僅有33%。
拒絕連署書並非首次台灣的政府採取行動有意阻撓他們的努力,支持核能的行動主義者表示。
台灣的法律規定,請願人在遞交最初的2千份連署書後,擁有至少六個月搜集連署書,以獲得較大量的連署書份數。雖然他們在三月遞交了最初的連署書,政府僅允許七月開始搜集連署書。
核能在台灣得到環境保護主義者的支持,他們擔心土地使用及氣候變遷,也擔心島國重度依賴進口能源。台灣的能源97%依賴進口。
太陽能和風力去年合計佔台灣供電不到5%,雖然有政府的大力補貼。而核能提供13%的電力,若所有的核能機組全數運轉可提供23%的電力。
今年稍早,蔡政府批准一座新的火力電廠,儘管近期報告紀錄台灣的火力電廠產生的空污每年造成1千人提早死亡。
去年十月,氣候科學家James Hansen及許多其它主要的環境科學家及學者力勸總統蔡英文返回核能。「台灣會需要建造617座最大的太陽能農場,耗費成本710億美金(約2.18兆新台幣)只是為了取代核子反應器。
週二標誌著絕食的第125小時,葉說黃是因為缺乏食物而感到疲勞。另一位支持核能的領袖廖彥朋,說如果黃送醫他會繼續接續絕食。
「這個絕食抗議不是為了我自己,也不是為了公投」,黃說,「是為了民主及台灣的法治」。
富比士雜誌本文的作者Michael Shellenberger,曾獲時代雜誌「環境英雄」榮譽,綠色書籍獎得主,為研究及政策組織「環保進步」主席。他的報導常刊登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科學人雜誌、自然能源期刊。
(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