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腫瘤科醫師侯明模表示,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一旦過於活化,就會破壞攻擊自體細胞,因此體內有兩個「剎車」機制,一個是艾利森博士研究的CTLA-4蛋白,另一個是本庶佑研究的PD-1蛋白,兩個剎車平時可以抑制細胞過於活化,同時讓T細胞能「分辨敵我」、出動「攻擊」癌細胞。
但生病長腫瘤時,則導致「剎車太強」,甚至因癌細胞太聰明,偽裝成T細胞的好朋友PD-L1,導致T細胞無法分辨敵友、展開攻擊,甚至與癌細胞握手言和,醫界稱為「死亡之握」,讓體內原有防禦功能頓然消失。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腫瘤內科醫師賴基銘進一步解釋,人體的免疫系統被癌細胞「剎住」後,要解除「剎車」,就需要這兩人所發現對抗煞車的檢查點抑製劑,讓T細胞活化,重新分辨好壞細胞,進而殺敵,也就是現在的免疫療法。
侯明模表示,近年黑色素細胞癌、肺癌、泌尿道癌、腎細胞癌、淋巴癌、頭頸癌、肝癌也都已經可有效採用免疫療法,不過,目前臨床統計僅2成有效。
賴基銘表示,賴基銘指出PD-L1含量高,或是特定基因突變等情況,效果會較佳,未來合併化療、放療、標靶藥物或細胞療法將是新趨勢。
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表示,過去醫界一直認為人體免疫力抵抗不了癌細胞,所以免疫療法在癌症療法中始終占不到一席之地,但兩人的得獎,是大大的肯定免疫療法確實有療效,等於打開免疫療法的康莊大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