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年報導與傳聞後,央視已首度正式宣稱,新型長程戰略轟炸機轟-20研製出現重大進展。
而香港軍事專家、鳳凰衛視評論員宋忠平告訴《環球時報》,轟-20很快就會首飛。他指出,解放軍公佈新型轟炸機的名稱,意味轟-20的研發已有進展,而轟炸機的航空電子設備,液壓和電力供應系統可能也已完成。
宋忠平說,通常這類軍備和武器的研發具有高度機密性,而公佈新型戰略轟炸機的名稱,可能有威懾意味。
而《動力》(THE DRIVE)網10日的分析指出,大陸官媒在這時揭露轟-20的新進展,和美中角力,最近因貿易與軍事等方面出現與日俱增的摩擦有關。分析說,解放軍2018年已有一連串重大的軍事進展,而面對以美國為主的對手,態度也愈來愈強硬。
解放軍最早是在2015年透露正在研發新型轟炸機,但並未公佈名稱。不過,媒體早就以轟-20來稱呼這款戰機,並說它將朝隱形的方向發展。

儘管轟-20經常與美國B-2隱形轟炸機相提並論,但分析認為,從中國航空工業以慶祝旗下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創建60周年為名,5月高調發佈名為《大國起飛》的宣傳片看來,卻酷似美國的B-21「突襲者」(Raider)隱形轟炸機。
目前有關轟-20料相當少,據說它最多能裝載10噸武器,並在不加油的狀況下,飛行約5,000英里(約8,050公里),而這比解放軍現有的轟-6系列轟炸機強多了。
分析指出,解放軍從轟-20開始直接升級為隱形轟炸機,等於中間跳了好幾代。如果它搭載能安裝傳統或核彈頭的長劍-10K空射巡弋飛彈,將能賦予解放軍嶄新的長程戰略能力,以威懾可能的對手。
《中國日報》(China Daily)曾指出,就戰略打擊和戰略威懾而言,中程轟炸機不足以彌補解放軍空軍的短處。
而隨著轟-20出現,北京將完成陸、海、空核武全都到位的「戰略核三角」(Nuclear Triad)拼圖。
分析指出,在北京捍衛太平洋主權,尤其是南海爭議島礁的主權之際,長航程的轟-20可望成為關鍵利器。隨著北京對控制南海的態度日趨強硬,解放軍有了轟-20,將對太平洋美軍形成更大的挑戰與威脅。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