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殲-20隱形戰機總設計師楊偉表示,這次珠海航展上進行的殲-20展示飛行,最大遺憾是這架5代戰機最突出的3點無法展示,它們分別是:隱形功能、遠程打擊能力與信息化作戰能力。
針對這次殲-20在珠海航展上的表現受到各界不少掌聲,大陸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焦點訪談」專訪了殲-20總設計師楊偉。楊偉在受訪時說,「殲-20本身它第一個突出隱身,第二個它突出遠程的打擊能力,第三個突出的是信息化作戰的能力。而這些突出的點,在航展上實際上都不能展示。」
大陸媒體引述節目內容指出,由於殲-20是大陸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雙發重型隱身戰機,對大陸國產戰機是極為重要的里程碑。殲-20首飛試飛員李剛表示,試飛不是由一架原型機就能完成的,從2011年開始,數架殲-20現身試飛場,不斷試飛、改進、蛻變,為戰機加入空軍戰鬥序列鋪平了道路。
李剛說,「殲-20這個飛機,在我的試飛生涯裡面,它測試應該是最充分的,它飛過很多以前沒有飛過的科目,而且飛得非常嚴格。試飛員本身面臨的風險主要來源於兩個:一個是這個東西比較新;另外一個就是它的極限。我們就是在極限當中,不斷地去發現問題,然後改正問題。」
報導指出,在此次飛行展示中,殲-20完成了不少高難度動作,「充分展示了殲-20戰機良好的操控性能和優異的作戰性能。」
珠海航展殲-20飛行表演指揮員張偉林表示:「動作高難度的應該是飛機的垂直爬升的性能。因為垂直爬升,我們在中空做的時候,速度可以大一點。在低空拉起之前速度並不大,飛行員操作要非常精準,同時也是展示飛機發動機強大推力。」
此外,楊偉還說:「在航空武器發展過程裡頭,第3代戰鬥機、第4代戰鬥機不是我們定義的,是西方發達國家根據它們的戰略需求,它們突出的重點,定義了第3代戰鬥機和第4代戰鬥機。整個追趕的過程,我們基本上大的發展思路是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思路來追趕的。」
楊偉說,在第4代戰鬥機之後,可以叫第5代、第6代,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沒有定義。而且說穿了它們的戰略需求和我們的戰略需求也不完全一樣,所以說真正在未來創新發展的過程,無論是從需求上還是技術上都會不一樣。在飛機的形態上相信也會不一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