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央電視台近期播放一段打上部份馬賽克的殲-20影片,證實了這架共軍第5代隱形戰機已經開始進行空中加油演訓,這是殲-20正式亮相以來首次有關殲-20戰機進行空中加油的畫面出現。而經過空中加油的戰機能大幅擴增戰鬥半徑,有利於中共空軍把殲-20戰機部署到爭議熱點的南海海域,對改變南海形勢將出現難以預料的變局。
英國《詹氏防務週刊》日前報導指出,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近日播放的視頻片段證實中國第5代多用途隱身戰鬥機殲-20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不過,雖然視頻展示了殲-20受油探管的伸縮情況,但畫面經過模糊保密處理,掩蓋了進行空中加油細節的訊息,而且迄今沒有任何媒體公佈過殲-20實際接受空中加油的照片。
這段在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播出的採訪片斷顯示,殲20戰鬥機部隊首次向記者展示了殲20戰鬥機的內埋式空中加油管,從其設計來看是為軟管式空中加油器材所準備的。雖然先前也有評論者猜測殲-20可能採用美國空軍的硬式加油裝置,但影片的說明共軍目前仍將繼續發展軟管加油。
據了解,大陸製造的國產戰鬥機中,殲-8D/F、殲-10、FC-31梟龍等戰鬥機都採用了可拆卸的固定式空中加油管,在執行遠程打擊任務時才裝上,平時則拆除。這些加油管重量輕,結構簡單,易於普遍裝備,但由於其長時間暴露在外,空氣阻力大,也不利於隱身,因此在隱形戰鬥機上斷然不可能採用這種加油管。
共軍其實也擁有內埋式加油管的技術,這主要是從俄羅斯引進蘇愷戰鬥機學習而來。早期的蘇-27戰鬥機和仿製的殲-11戰鬥機由於擁有巨大的燃油箱,使得該機並沒有裝備空中加油裝置。而隨著蘇-30MKK、蘇-35等戰鬥機的購入,大陸也陸續仿製,空中加油管已經在殲-15、殲-16等國產戰鬥機上使用。這些伸縮型的加油管位於戰機左側,平時收入機頭,需要時伸出來。
《新浪軍事》則指出,殲-20採用的軟管式空中加油設備,又稱為插頭錐套式加油系統,是英國人研製出來的系統,早在1949年就問世了,也是世界上裝備量最廣的加油設備。美國空軍則是採用了硬管式加油裝置,加油量大、操作簡單,但是由於加油機設計佈局,每次只能為1架戰機加油,較之可以為多架戰機加油的軟管加油裝置有些缺憾。
不過,殲-20的空中加油管被塗有隱身塗料的蓋板遮擋著,類似於美國海軍的F-35C戰鬥機,由折疊支架向外側支撐出來,然後向前伸出加油管,這樣佔用機體內部的空間就小不少,而且加油管的長度更長,更容易讓飛行員操作戰機控制加油管對準加油機的加油錐管。
早先就曾有評論指出,共軍進行轟-6與蘇愷-35戰機遶行台灣時,之所以不用殲-20,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殲-20尚未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做為中共一來主力戰機,中共必然要實現其空中加油能力。一旦殲-20得以完成空中加油,擴大的作戰半徑,不只能在台海上發揮威懾作用,也能對現在情勢複雜的南海情勢造成相當的影響。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