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在歐洲驅動北約組織壓迫俄羅斯,同時在太平洋南海與東海對抗中國時,一條無聲的戰線已悄悄成形。原屬於俄羅斯太空競賽項目的格洛納斯全球導航系統,最近正快速而不動聲色地與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合作與技術接軌。俄中同盟的衛星定位系統預計於2020年覆蓋全球,正式挑戰在民用與軍用都具備獨佔地位的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這應該是美國真正需要擔心的事。
據《國家利益》報導,最近10年北約組織與俄羅斯各自進行擴軍,俄羅斯同時也重啟原屬於冷戰時期太空競賽項目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GLONASS),這個系統於上世紀90年代因資金缺乏遭擱置,以致落後於美國的GPS系統。直到2003年克里姆林宮恢復該項目,並於2015年推出新版「格洛納斯-K」,還準備在2022年發布國產K2版。早先俄羅斯在北極建立格洛納斯系統設施時,也悄悄地地與中國就衛星導航系統建立合作關係。
報導說,2015年俄中簽署了「格洛納斯-北斗」合作與相容協議。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於2015年進入第3次反覆運算,預計2020年覆蓋全球。當時俄羅斯航天局長柯馬羅夫(Igor Komarov)曾表示,雙方在遙感、系統協調與同步方面取得大量進展,目前就看要如何落實協議。簽約雙方在發動機、共同研發運載工具、載人航天任務和低軌道實驗等領域,都有許多共同利益。
2015年協議其實比較像一份合作意向書,但是到了2017年,出現了更具體的中俄「絲綢之路」專案,其中包括評估格洛納斯和北斗導航的干擾環境,算是中俄首次大規模地分享、比較和系統化處理彼此的衛星資料。
「絲綢之路」合作出現進展後,2018年10月兩國簽署協議,同意兩個系統使用相同的系統晶片組。格洛納斯運營公司總裁戈庫(Alexander Gurko)說,這可以讓用戶在兩個系統所覆蓋的區域使用40個衛星的定位訊號,這已幾乎涵蓋地球所有表面。
不過,報導說,該協議並不意味著二者將合併,它表明俄國長期戰略是與中國衛星分享數據,與中國在太空導航研究方面進行合作,並確保格洛納斯為俄羅斯所擁有。如此一來可使俄羅斯擴大格洛納斯覆蓋範圍,節約部份研發成本,也不用擔心俄中導航衛星合併所帶來的安全、維護與外交等方面的問題。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和中國總理李克強發布聯合聲明稱,2018年11月的協議鞏固了格洛納斯和北斗系統和平使用的合作關係,兩國還能透過共享數據以監測、管理中俄邊界的商業活動。
報導指出,克里姆林宮在3年的時間裡,建立了與中國衛星導航緊密合作的框架,當前莫斯科與北京在國際政治上日趨同步,兩國在關鍵基礎設施合作進展的速度,應引起西方觀察家的高度警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